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

有故土才有乡愁
——从本土作家写本土说开去

■陈思盈

近日,漯河籍作家周瑄璞创作的纪实文学《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入选省委宣传部2021年重点文艺项目。周瑄璞在《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中,用纪实手法表现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村庄的由来、传说与故事,讲述这个2000多人的中原乡村之变迁和当下之面貌。

周瑄璞出生在临颍县台陈镇大周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后转学到西安。40多年来,她一次次回到这里,但多是来去匆匆。曾经以为自己对村庄很熟悉,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变迁,村庄也和我们的国家一样日新月异,村民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于村庄固有的概念和印象也一次次被刷新与改写。周瑄璞很想知道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劳作、生活所留下的足迹以及所发生的故事,更想知道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她先后多次深入大周村采访,用几个月的时间重新认识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通过讲述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记录乡村的变迁、揭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新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并由此折射出中原大地的乡村经过萧条、冷落后,必将焕发生机,迎来机遇与新生。

除了新作《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外,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讲述了在70余年时间跨度中,一个家族四代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奋斗故事和命运起伏,尤其塑造了众多精彩而动人的女性形象,被评论家誉为“一部中国女性成长史”。她在小说《日近长安远》中,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与留恋,以作家的视角和小说的形式书写沙澧大地上的人和事,借北舞渡、胡辣汤、舞阳方言等地域元素追忆童年和回不去的时光。

人类有寻根的欲望。多年来,从漯河这片土地上走出去又不忘本土的作家有很多,他们用一系列作品来记录家乡漯河,如邵丽的《燃情漯河》、潦寒的《故乡在纸上》和《一个村庄的64个人》等。这些作品将漯河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9000年的变迁,或用纪实手法客观记录,或用报告文学的写法谈古论今,或用小说语言寄情于事,或用散文笔触娓娓道来。

有故土才有乡愁。生于召陵区万金镇栗门张村的作家潦寒,在离开故乡20年的反思与追问中、在一次次奔走于省城和故乡中,饱含深情地重新在远方了解故乡,记录故乡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中的人文变迁,将底层民众的生存以本来的样态呈现,将故乡写在纸上,塑造一个文化标本。他的散文集《故乡在纸上》以栗门张村为生活和文化现场,描写了一个村庄数百年来的历史和当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作品集中体现了民间写作的原汁原味,以朴素、真诚和犀利的语言,最真实地还原心灵上的故乡。他的短篇小说集《一个村庄的64个人》讲述了一个村庄里64个人的64个故事,以客观、犀利的语言完成了多幅人物速写,在现实与荒诞之间描绘出熟悉而陌生的村庄,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以及在网络文明的冲击下现代人的无处可去和局促不安。

作家与故乡要有情之脐带。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出台多项措施,为本土作家提供广阔的创作平台和丰厚的土壤,让更多的本土作家以更高昂的激情创作反映本土风情的作品,从而催生出多彩的文学之花。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