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月7日 星期
临颍县第一党支部遗址——
百年老屋传承红色精神


临颍县第一党支部遗址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95年前,一群仁人志士相聚在临颍县台陈镇王曲村,建立了临颍县第一个党支部,点燃革命星火,开展革命斗争。如今,当初作为党支部秘密活动地的老屋已进入漯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近日,记者走进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屋,了解那些激情澎湃的战斗故事,感受乡村发展新貌和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王曲村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村,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老颍河在临颍县境内曲折流淌,河湾众多,王曲因在颍河弯曲处而得名。冬日暖阳下,记者驱车来到王曲村,在村东街看到一座老屋旁边立着“临颍县第一党支部遗址”的指示牌。据村支书张付军介绍,这座老屋修建于清朝中晚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原是村里一户文姓人家的祖宅,在清朝末年卖给了村民翟明智,新中国成立后又重新分配给了一户村民。老屋现在的主人已不在村里生活,就把房子交给村集体管理、使用。

据县志记载,1927年,王曲村就成立了地下党支部,这也是临颍县最早的地下党支部,而这座老屋就是当时党支部成员秘密活动的地方。

从外观看,这是一座传统的清代建筑,青砖蓝瓦,房檐雕花,木制窗户。房屋上下两层,单层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在张付军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座百年老屋,屋内有一些古旧的桌椅,墙角处约1平方米的墙面看起来像是后期重修的。“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洞,旁边这张桌子跟这个洞大小基本一样。桌子放在墙边,刚好能堵上这个洞。早期的共产党人在这里开会时,如果遇到危险情况,可以拉开桌子从洞口撤离。”张付军告诉记者。看到这些,曾经激情澎湃的场景犹在眼前,革命前辈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依然激荡人心。

张付军介绍,1927年,早期共产党人周仿溪、李鼎新等人和王曲村周边一批思想进步的有志青年聚在一起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在王曲村的吉祥寺二佛殿东间成立了党支部。家住王曲村东街的翟明智老先生是一位开明人士,家境较好。在跟共产党人接触后,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一心想要为他们做点事情。当时翟明智家的这栋老宅是王曲村的邮政代办所,即收发信件、报纸的地方。考虑到这个场地能为共产党人提供很好的保护,于是他就把这栋房子借给共产党人,作为他们地下活动的秘密场所。

有了这个保护场所,共产党人在这里宣传党的主张,进行革命教育,积极培养革命力量,发展共产党员……王曲村的地下革命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今年87岁的村民翟继宗是翟明智的孙子,自幼在老屋中长大。他是一名教师,退休后笔耕不辍,收集材料,撰写了关于王曲村的大量文史资料。“那时候地下党一开会,爷爷就让我去门外把风。”谈及这些,翟继宗老人一脸自豪。

在革命先辈的影响下,王曲村有20多名热血青年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这里还走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特等功臣、二级英雄葛洪臣。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王曲村修建了“红色印记馆”,展示革命英雄的战斗事迹。时至如今,旧址犹存,红旗飘扬,光辉永驻。老屋作为“临颍县第一党支部遗址”,也成了村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每逢节假日就有不少人慕名前来探访红色旧址,领悟革命精神。

步入新时代,王曲村党支部赓续原党支部的战斗精神,带领团结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致富产业,带领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用好先辈留下的红色资源,将红色精神和红色力量作为我村未来发展的动力之源,不断改善村庄面貌,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为村民谋福祉,推动乡村振兴。”张付军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