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萱
儿子参与的科技展览(以下简称“科展”)开始了,为准备科展,儿子一连几天都过了晚上七点才到家。看着他饥肠辘辘的样子,我心中实在有点不忍。饿过头的儿子一边大口吃饭,一边饶有兴致地讲述着实验室里的趣事。吃完晚餐,儿子又回到书房整理数据,和同学在线讨论,然后复习第二天考试的内容,直到九点半还没有停止忙碌。
后来,我提出,希望他用餐时间规律,每天十点半前上床睡觉,不能为了科展和学业废寝忘食。儿子却回答,身边参与科展的同学都异常努力,大部分人十二点后才能睡下,他觉得自己每天的时间已经安排得很好了。他反问我:“妈妈,难道你在念书时都没有这样努力过吗?”
我想了想,摇摇头,说:“即使在研究所和博士班写报告和论文,我都未曾有过熬夜硬拼的情况。”儿子问:“那你的表现很好吗?”我回答:“每年都拿奖学金,应该算很好吧。”我对儿子说,并不是花最多的时间,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义在于:以最合适的耕耘方式,获取最大收益。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时间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就可以把学习效果最大化。
如果时间有限,所有待完成的事情就得分轻、重、缓、急,这种取舍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科展、作业和考试,几件事同时扑过来,那么经过思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报告和作业有上交期限,需要率先完成,而考试则因平时已有准备,并不需要再花太多时间。如此一来,就不用延迟睡觉时间了。还有,平时不那么忙碌时,可以未雨绸缪,有计划地完成部分任务。工作若能平均分摊到每个时间段,即使“最后期限”到了,也不用着急。另外,还可以每天给自己列一个时间计划,要求自己在一定时限内完成该做的事,渐渐就会找到最有效率的处理方法了。
儿子听了我的话,想了想,没有回应。对于青少年来说,家人的意见仅是参考,具体怎么做,还是要靠他自己花时间尝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对此我无法勉强,只能分享与引导,剩下的事,就留待儿子自己努力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