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2月25日 星期
虎枕、虎镇、虎钮……
古人用虎元素做“文创”令人叫绝


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

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印面)

西汉鎏金虎镇

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虎天生就具有一种王者风范。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虎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也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虎的这种天然属性,自古以来就备受青睐。

清代银质官印:

背铸三台

天津博物馆馆藏有一枚罕见的清代银质官印,钮式为“蹲虎”,这只“虎”萌萌憨憨,很是讨喜。

据了解,早期玺印常见鼻钮、龟钮、瓦钮,其他类型的兽钮少见,直到明清时期文人治印兴盛,各种瑞兽花鸟植物钮式才大量出现。

清代官印普遍为铜质,银质的比较少见,多为公侯贵族所用。据史料记载,清代,公、侯、伯及一、二品高级武官及边政大臣的银质官印多铸有虎钮。银质官印又分为有台与否,以台之多少为其尊卑等次。如公、提督、总兵官为三台,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这枚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就是背铸三台虎钮。

这枚银质官印高10厘米、边长10.5厘米。印面呈正方形,宽边,印文为朱文兼镌满汉两种文字,共有三种书体。左为满文篆书,中为满文楷书,右为汉文小篆“提督湖北总兵官印”两行八字。

虎钮为蹲伏的虎,身材匀称,四肢发达,虎尾弯伏于背上,看上去像一只民间的布老虎,脸部表情呆萌可爱;目光沉静,像是若有所思;脑门上印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王”字。

虎钮的钮右镌汉文楷书款两行:“提督湖北总兵官印 礼部造”,钮左镌满文楷书三行释文。右侧边镌汉文楷书“咸字九号”,左侧镌“咸丰三年四月日”。

从这些文字透露出的信息看,这枚银质官印是由礼部铸造,铸成日期为咸丰三年,但为何还有个“咸字九号”呢?

这是因为清代在铸造官印时,采用蒙学经典《千字文》编次。《千字文》中有“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这样的经典语句,也就是说这枚银质官印是“咸”字第九号,相当于现在的货号批次。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这枚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的主人是晚清名将向荣,是他在行军作战中的一枚军印。因为这枚印又沉又大,不便于携带,所以并不实用,象征意义居多。

向荣,四川大宁(治所在今重庆巫溪县)人,曾官至四川提督、固原提督、广西提督、湖北提督(从一品),卒授一等轻车都尉(正三品)世袭,谥号“忠武”。

虎枕、虎镇:

古代“文创”太萌

虎,阳物,百兽之长也。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虎的栖息地和文化故乡,同时也留下了与虎相关的丰富考古遗存、文献记录和神话传说。虎在民间习俗中,寄托了消灾辟邪等美好寓意。

一只俏皮可爱的老虎,四肢伏地而卧,浑身遍布黄黑二色纹饰,一双圆眼炯炯有神、灵动又不失威严……在日前上海博物馆与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携手推出的“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上,这一件“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萌”翻现场。

用卧虎做枕头,夜夜“枕虎而眠”,中国古人用虎元素来做“文创”的巧思,不免令人叫绝。仔细看来,这件虎枕前低后高,背部正好是平滑的枕面,可谓融艺术造型和舒适度为一体。

专家介绍,虎枕有吉祥、辟邪的寓意,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大致有白地和黄地两种,主要产地在山西、河南一带。从考古出土来看,它的使用范围集中于黄河流域。而这件“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堪称精品。当年的匠人,先在虎身上使用了白色化妆土,再为之“罩上”黄彩,最后以黑彩细细描绘出“虎斑”,而枕面上则施以黑彩绘雁衔芦苇纹,笔法生动活泼。

中日携手举办的虎年展览上,还有另一件“虎头虎脑”的古代“文创”——西汉鎏金虎镇。这同样是一只卧虎,身上有虎斑花纹,虎颈处还戴着一只“项圈”。与虎枕相比,这件虎镇可谓分量十足,其中灌满了铅,重达3600克,使用起来极为稳固。

据介绍,席镇是古人用来固定席子四角的重物。在秦汉时期以及更早以前,那时人们起居的主要方式是“席地而坐”。因此,为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牵挂衣饰,影响仪态,人们便常常使用席镇来保持坐席平整。如此看来,这件虎镇(虎形席镇)真是当时的顶级“文创”了。

据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