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2月25日 星期

中国人为什么爱画虎


《招财纳福辟邪年画》

“虎,山君之兽也。”作为山林之王的虎历来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文明早期,虎是人们信仰崇拜的图腾,后来“下凡”进入民间,与传统文化礼俗结合。由于虎不像龙一样有着皇家钦定的形象限制,老百姓得以发挥想象自由创造,使虎以丰富多彩的姿态存在于陈设装饰、手工艺品等方方面面。

人们对于威武凶猛的虎向来既敬且畏,将其视为辟邪驱祟、护佑平安的镇宅神兽,以虎为门神的习俗由来已久。《山海经》就有相关记载,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与此印证的说法:“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可见在我国早就有了春节画虎、挂虎的习俗。

年画上的神虎或雄姿绰绰以威震四方,或身伴金玉以招财纳福。清代福建漳州的《招财纳福辟邪年画》(上海博物馆藏)呈现出的老虎嘴衔“招财进宝”铜钱,正扭动身体紧盯着装满珊瑚、如意等财富象征的聚宝盆,姿态生动。

民间还有《虎鹊图》,把作为“福神”的虎和“报喜鸟”喜鹊结合在一起,象征有福的喜讯来到了。这种“虎鹊同框”的吉庆题材也被日本画师借鉴。画师土方稻岭就曾绘制此类“猛虎图”,他用精妙的笔触描绘出神态笃定的猛虎与灵活飞舞的喜鹊,形成动静对比,画面充满生气,体现了喜庆吉祥的主题。

宋元时期道教兴盛,骑虎、役虎是道教人物画中常见的题材,元代的《白描群仙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第五组人物图中就画了一只情态可掬的老虎盘绕在少年腿边。

大约自宋代起,人们将除夕辟邪用的“虎”挪用到了端午节,艾虎之风开始流行。传说每到五月五日端午,张天师就会乘艾虎出游,消灭五毒妖邪,此时人们就会在家中挂天师御虎图,也有直接用艾枝艾草编织成艾虎悬在门首之外以辟邪。

有一种体形小巧的艾虎,通常是用布帛彩线做成虎状之后,直接在上面粘一片艾叶,可以时刻佩在身上驱邪祛秽,美观又便捷。北宋画家王诜的端午词“偷闲结个艾虎儿,要插在、秋蝉鬓畔”,就提到这样的小艾虎可用来直接簪戴。在一些地方,端午时还会在小儿手上系五色线,缀五色小粽花,身佩艾虎香包。饰艾虎的风俗直到明清时期仍有延续,形式也更为多样。

我国与虎有关的节日礼俗其实还有许多,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对虎的崇敬与喜爱,正是这样的情感代代相传,才为中国虎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使其在滚滚时代洪流中经久不衰,至今仍有着勃勃生机。

据《解放日报》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