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2月28日 星期

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从电视剧《人世间》谈起(上)

■陈全义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根据著名作家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作为央视综合频道开年大剧,在“茅盾文学奖”光环加持下,实力派老戏骨倾情演绎,获得好评如潮。走进《人世间》,品人间烟火。该剧证明了一个真理: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人世间、人间事、世间人,《人世间》书写了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城市居民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图景获得了全景式扫描,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沉浸式日常生活场景非常亲切动人。这是一种生活的温度和气息,是一种朴实的、生存的烟火味道。这种“真实感”让人感同身受,也向观众传达出一种观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是艺术独特的魅力!《光明日报》评该剧:“年代剧合奏家国命运交响。”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文艺工作者需要“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火热的现实生活、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文艺创作的动力之源。离开了火热的生活、生动的现实、伟大的实践,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诗经》中反映农夫艰辛劳作的《七月》、反映青年爱情生活的《关雎》,探索宇宙奥秘的《天问》,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歌颂女性英姿的《木兰诗》等,都是从人民生活中产生的。文艺的创造力表现在对人民心灵的深层观照、思想的高度映照、精神的真实写照。能不能闻见人民的气息,能不能听到人民的心跳,能不能感到人民的脉动,决定着文艺是不是有生命的气象。“寻根文学”作家莫言扎根生活,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最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人民的生活如同广袤的大地,唯有扎根生活沃土,《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才能双获茅盾文学奖,并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才能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文艺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人民是文艺的立足点,也是生长点。想想从哪里来,才知该到哪里去,明白到哪里去,才懂把谁放心里。到人民中去,把身俯下去亲吻大地;到人民中去,把心贴近在一起呼吸;到人民中去,让灵魂再受一次洗礼;到人民中去,用一生报答她的养育。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洞悉生活本质,才能创作出一批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永恒的魅力,让文艺的百花园满园春光、花团锦簇、永远为人民绽放!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