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那天早上下大雨,我提前出发去学校。七点半,孩子们陆续进教室了,不少孩子鞋子湿透了。我在家长群里挨个找到需要换衣服、鞋子的学生家长,请他们抽空送衣物过来。十几分钟后,天诚的妈妈来了,她一边帮孩子换鞋子,一边说:“就是不听话,让你套上你不套,非得让我再跑一趟……”只见天诚身子一晃、鞋子一踢,趿着潮湿的鞋就往回走,嘴里还嘟囔了一句:“烦死了。”天诚妈没提防,被闪了个趔趄。气得她追上去一巴掌打到天诚的后背上。天诚回过头,拧着眉毛瞪妈妈。
这是怎么回事?我请天诚妈妈到办公室了解情况。
天诚妈说:“孩子最近实在是不像话,让他干啥他非不干,不让干的,他怎么着都得找机会干了。上个星期,天诚回家说要参加田径队,他爸说先把学习搞好、字写工整了再说。这下,天诚就不乐意了,爷俩就呛了起来。他爸气急了要动手,天诚摔门就跑了。从那以后,天诚的房间就不许别人进去。他爸几次发火要动手打他,都是我拉着。今天早上,我让他多穿点,他说他都这么大了,穿什么自己知道。就是不肯加衣。”
听完天诚妈的倾诉,我陷入了沉思。天诚今年12岁了,他高高瘦瘦,脖子上隐约可以看到喉结,声音也开始变粗,明显一只脚迈进了青春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不那么亲密,所以出现这种逆反表现并不奇怪。
青春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转折点。如果父母把握好时机,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孩子将受益一生;反之,则极有可能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就像天诚,当他和家长谈论参加田径队的事时,父亲无视他的诉求,责备他学习上存在不足,这显然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瞬间就产生了逆反心理。
对待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父母千万不要用强制的手段来压制。正所谓“堵不如疏”,家长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用肯定和支持的态度,理解孩子试图证明自己已经长大的渴求。比如,天诚要参加田径队,家长首先应该肯定这能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然后,可以用鼓励和期待的口气,提出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要求。家长可以说,相信他有参加田径训练的毅力,就有提升学习效率的毅力。这样,孩子被爸妈信任了,就会被激发出上进的欲望。
说到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家长用更多的耐心,和缓地处理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只要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像朋友般地平等沟通,把争执变成商量,一切矛盾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