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院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市六院提供
■本报记者 刘彩霞
市六院肿瘤内科是漯河市特色专科,也是我市肿瘤治疗区域医疗中心重要责任科室。在科主任陈红娜的带领下,该科不断创新发展,逐渐成为集肿瘤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肿瘤治疗中心,给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
综合治疗守护患者健康
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六院肿瘤内科形成了以化疗、放疗、微创介入、免疫、内分泌、分子靶向、中医药康复及心理疏导等为特色的综合治疗模式。为了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该科引进了高端热疗设备,开展各类肿瘤的热化疗、体腔循环灌注化疗;购置了国际知名品牌直线加速器放疗设备,对肿瘤晚期、癌症转移、化疗耐受性差的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和生活的信心。
一名65岁的女性患者曾患胃癌,术后3年内时常发生腹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019年,该患者到市六院肿瘤内科进行治疗,治疗后情况好转。2021年,该患者因再次腹痛到该科就诊。复查中发现该患者病灶有转移迹象,肿瘤标志物升高。该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不断为患者更换治疗方案并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护理,最终患者的肿瘤指标下降、移灶明显缩小。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许多肿瘤患者和家属认为化疗副作用大,对化疗抱有抵触情绪。陈红娜表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技术逐渐精细化、精准化,可有效避免对人体内部正常组织的伤害。如果不进行治疗或者盲目治疗,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技术创新改善治疗效果
为了给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诊疗服务,陈红娜和科室团队先后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大一附院等医院进修,每年参加全国及省、市级肿瘤学术会,在定期邀请省级专家来医院坐诊的同时,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使科室综合治疗水平与国内保持同步发展。该科开展的使用体腔循环灌注化疗机治疗恶性胸腹水、乳管镜筛查超早期乳腺癌等多项新技术填补我市技术空白,并创新开展了毫米波免疫疗法、体外热疗、乳光超诊断、调强精准放疗等新技术,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壁垒。
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市六院肿瘤内科在治疗头颈部癌、鼻咽癌、肺部恶性肿瘤、乳腺癌等癌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治疗多脏器转移的晚期肺癌、大肠癌和乳腺癌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目前,多名在该科治疗过的中晚期肺癌、胃癌等患者生存期达10年以上,该科已逐渐成为漯河及周边地区的肿瘤诊治基地。
老年肿瘤患者因为年龄和体质的原因,容易出现并发症。针对这个问题,该科改变传统的治疗方式,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诊疗模式,以规范、强化联合为主导,多学科协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制订个性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同时根据治疗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尽量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2021年,一位85岁的乳腺癌女性患者慕名到市六院肿瘤内科就诊,因其年龄较大,不少医院都建议其保守治疗。陈红娜接诊后,一边对该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一边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诊疗方案。经过6个疗程的化疗与1个疗程的放疗后,效果显著,家属和患者对该科治疗技术赞不绝口。
用心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市六院肿瘤内科一直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定期随访出院患者作为科室重点工作之一。2021年3月,在陈红娜的带领下,该科医护人员再次来到已经随访10年的患者于大爷家中。看到“老朋友”,85岁的于大爷乐得合不拢嘴,拉着医护人员聊起了家常。2011年,于大爷因患左肺鳞癌到市六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刚从国家级癌症治疗中心进修回来的陈红娜带领该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为其制订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经过3个月的治疗,于大爷病情好转。2017年,于大爷在检查中发现右肺又出现肿瘤。在该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照顾下,于大爷很快再次摆脱病痛,身体逐渐康复。在这次随访中,医护人员为于大爷进行了血压测量、康复指导,叮嘱于大爷要按时用药、注意休息,并为其送上慰问品。
“谈癌色变”是大多数人面对癌症的态度,老年肿瘤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对此,该科重视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服务效能,在帮助老年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注重对其心理上的关怀,实施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同时,他们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讲解给患者及家属,使他们有信心、有动力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此外,该科多次进社区开展义诊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展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科学防癌知识。
展望未来,陈红娜表示,市六院肿瘤内科将建立癌痛病房,对患者实行痛感分级,通过综合手段开展针对性止痛,让患者顺利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同时,继续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瞄准国际、国内肿瘤学科前沿技术进行学习,开展肿瘤介入等各项治疗新技术,让肿瘤患者享受更加专业、规范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