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4月8日 星期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红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部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一是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从总量方面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加大提高耕地质量力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逐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开展科研大协作、大联合,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三是加快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基础上,通过生物技术、装备技术、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集成融合,全面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劳动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最大程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最大限度保障粮食、油料、生猪、蔬菜等农产品稳定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四是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五是切实抓好党政同责制度落实。今年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第一年,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责任,不断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务必使制度安排发挥作用、见到效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充分认识一些地方脱贫基础还比较弱、部分脱贫群众的返贫风险依然较高、个别返贫现象可能随时出现的问题,防止精神松劲懈怠,防止政策急刹车,防止帮扶一撤了之,防止贫困反弹,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从短期政策看,设立5年过渡期,摘掉贫困帽子但不摘责任、帮扶、政策、监管;从长效机制看,要抓好产业发展和充分就业这两个关键期。

抓好乡村重点工作。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发展,是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是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工作。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丰富乡村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二是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三是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着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不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一是增加农业收入。通过推动农业生产资本集约、技术集成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以及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收入。二是增加非农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到效率更高的领域和部门就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加快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三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四是保障转移性收入。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