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6月1日 星期

利通科技:推进智能制造 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尹晓玉

近日,记者走进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通科技)的混炼胶生产车间,只见4层楼约2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只有4名工人在忙碌;液压件加工车间内机械臂来回操作,在没人的情况下也能自动生产……如今的利通科技,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利通科技于2003年注册成立,2021年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具有自主进出口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有液压软管、石油钻采软管、工业软管、软管总成、流体连接件、高分子材料等。

为什么要推进智能制造?利通科技董事长赵洪亮坦言:“一方面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智能制造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成本增加和原材料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技术改革。”

2012年,利通科技开始着手进行数字化改造,并于当年引入了ERP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2018年,公司引进CRM客户管理系统,实现了客户管理系统化、自动化,移动办公、销售机会管理,销售审批管理等。2019年,利通科技优化升级ERP系统,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2021年,利通科技建立了数字化工厂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实现了生产计划自动编制下发、现场作业实时跟踪、产品质量在线管控、设备保养自主提醒、车间全过程生产可视化管理等,提升了各类订单的准时交付率。

如今,经过智能化改造的利通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产品种类多,每个产品需要的料件各不相同。系统上线前,仓库管理员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管理着几万种料件,虽然付出了很多精力,但还是容易出现失误。”利通科技信息办主任程华磊说,“如今,每个料件都有身份识别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液压件加工车间,智能制造带来的变化更加明显,机械臂已成为该车间最忙碌的“工人”。“以前上料下料都是人工操作,一批产品制成后,机器要停下来,工人把加工好的产品取出来放好,然后取出原材料添加到机器里,再开机生产。这个过程不仅烦琐,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受人工影响也比较大。如今,一批产品加工完成后,机械臂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抓取新的毛坯予以更换,员工只需要设定好程序并做好设备状态维护即可。”程华磊告诉记者。

混炼胶生产车间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生产混炼胶的原材料有几十种,不同的产品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利通科技全自动的混炼胶生产线由系统控制生产工艺,实现了原料的精确配比,保证了产品质量。

“经过几年努力,我们的智能化制造成效已初步显现。今年第一季度,利通科技销售额同比增长10.19%,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2.30%。”赵洪亮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