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6月17日 星期

科技赋能 粮食稳产增产


(上接01版)

数十万亩良田连片起势的背后,是我市连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结果。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五化”标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1.2万亩,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70.6%。同时,相关部门不间断组织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排查,先后整修机井36683眼,疏浚排水沟渠1832公里,有效夯实了粮食丰产丰收的基础。在农田管护方面,我市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高标准农田设施三级网格化管理和“一长三员”管护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郾城区新店镇庄店村一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各种专业仪器每隔一个小时就自动把数据上传到全市农业物联网平台。“这个区域站覆盖了7万多亩农田,可以全天候监测农作物长势。”该区域站站长刘国庆告诉记者。

目前,我市已建成26个农技推广区域站,每个区域站覆盖一两个乡镇,实现了农技推广全覆盖。针对去年10月农田水位较高、秋收较晚造成全市小麦播种延误的情况,我市通过“以种补晚、以技补晚”等措施,种足种好小麦。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达237.26万亩,其中优质小麦达122.56万亩。今年入春以后,市、县、乡专家根据苗情和天气情况等,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及时采取中耕、追肥、化除措施,有效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在去年12月中旬和今年2月初、3月底气象部门的3次卫星遥感监测中,我市一、二类苗占比均居全省前三位。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