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 靖
炎热的夏季,似乎只有夜晚才能够进行户外运动。入夏以来,我市沙澧河风景区、幸福渠乐道、会展中心……夜跑的身影越来越多,他们按照地图沿着城市地标打卡、拍照配文晒运动轨迹。6月28日,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柴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夜跑可以锻炼身体,但也要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柴冠军告诉记者,夜跑的时段不宜太晚,最佳时间是在太阳刚落山的时候。如果跑步时间距离睡觉时间太近,则中枢神经会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不利于睡眠。
同样,运动强度过高也会导致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影响夜间睡眠,所以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跑速,避免快跑。而且夜间周围环境光线不好,跑太快容易导致摔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柴冠军建议,最好采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长控制在30分钟至60分钟。夜跑时可以佩戴运动手环,及时了解运动时的各种体征。如果发生胸痛、呼吸困难、心慌和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
在空腹的情况下跑步,会造成运动时乏力,甚至低血糖,运动前1小时应简单补充碳水化合物。“比如吃一根香蕉或一块巧克力。”柴冠军说,这样既不饱食又不空腹,可避免餐后本应分布在消化道的血液流向肌肉,降低消化不良的可能性。
柴冠军还提醒,万一夜跑时跌倒,如果向后跌倒,尽量选择臀部肌肉脂肪层较厚的部位着地,避免后脑勺着地;如果是向前或侧向跌倒,应马上屈肘、屈肩顺势做一个前滚翻或侧翻,这样可分散全身的重量,避免前手掌撑地导致桡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