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7月4日 星期

豫中新材料: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


开栏的话:

为全面展现新时代漯河民营企业建功立业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即日起,本报开设《优秀民营企业巡礼》专栏,对我市优秀民营企业进行深入采访,敬请期待。

■本报记者 杨会枝 尹晓玉

填补国内多个空白,制定多项行业标准,产品出口亚洲及欧美多个国家,年营业额4亿多元,纳税2000多万元……在临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家叫豫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豫中新材料)的企业,二十多年来,坚守主业,通过创新驱动,汇聚人才,从一个民营小工厂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行业领军企业。

豫中新材料主要从事钢铁、电解铝、铸造等冶铸材料的研究与生产。公司有各类专业技术研发人员50余人,是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研究生产学研基地;有省级研发平台4个和国家级金属材料联合实验室、有效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等称号,拥有自主进出口权。

一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领导者。豫中新材料董事长芦永军是土生土长的临颍人,今年54岁,高级工程师、中原大工匠、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河南省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1992年,芦永军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临颍县磷肥厂从事研发工作。1998年,因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芦永军下岗。短暂的迷茫后,他带领30多名工友成立了一家小作坊,利用黄磷副产品生产铸造用磷铁,卖给汽配、粮机、铁配等铸造企业,当年就实现经营收入160万元。2006年,芦永军创办豫中新材料,主要从事冶铸辅助材料的研发、创新、生产和销售。

豫中新材料成立后,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开始分析化验国外产品,进行配比试验,经过一年技术攻关,生产出铸造用除渣剂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扭转了我国在除渣剂研发生产领域没有核心技术的局面。2009年,公司研发团队采用硫化亚铁替代硫化铁,使高硫钢冶炼过程中的硫元素得到稳定控制。该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内钢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公司还研发出低钛磷铁、微钛磷铁、高纯硫铁,应用于电工钢、易切钢非晶合金的生产,出口日本、美国、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

近年来,公司受全国铁合金标准委员会、全国铸造标准委员会委托,先后牵头对磷铁、硫铁、除渣剂、增碳剂、增硫剂行业标准进行修订、制定,为中国冶炼铸造业添加优质辅助材料,用匠心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2015年,公司转型升级,投建河南颍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安泰超硬材料开展产学研合作,将公司产品应用拓宽到防锈涂料、金刚石工具、陶瓷磨料、汽车配件等领域。其中,高速钢预合金粉的研发通过省级成果鉴定,产品替代瑞典赫格纳斯进口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供不应求。2020年至2022年,公司先后承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省“揭榜挂帅”项目、中科院河南省中心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的研发。

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公司不忘社会责任。建厂至今,累计在金秋助学、扶贫、防疫、抗洪等方面捐资372万元,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