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子恒
7月17日,因热射病入院的卢女士经过两天的救治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据了解,7月15日,卢女士下班回家途中晕倒在路上,被好心市民送往市中心医院,被诊断为热射病。
市中心医院急诊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陈万宏介绍,6月份高温以来,市中心医院共收治15名中暑患者,其中3名为热射病患者。
什么是热射病
陈万宏介绍,中暑分轻度中暑、中度中暑、重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射病属于严重的中暑症状,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高温作业下发生的热射病大多是劳力型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致死率极高。
热射病前期症状
陈万宏说,发生热射病后,患者会突然感到全身不适,比如发热、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抽搐、意识不清,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休克等。
遇到热射病如何处理
及时有效的现场施救是热射病患者转危为安的关键。临床研究表明,热射病病死率与高热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患病超过3个小时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把握抢救热射病患者的“黄金3小时”。
陈万宏提醒,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中暑症状,在求助医生的同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现场急救:
立即转移。迅速将患者由高热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垫高头脚,迅速解开衣扣或脱去衣物。
快速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在患者头部敷冷毛巾,或用冷水或湿毛巾擦拭患者全身,或将冰袋放置于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部等血管丰富区域降温,也可用30%~40%酒精涂擦患者全身,并快速吹干散热。
及时补水。若患者仍有意识,可为其补充一些水分,并加入少量食盐,但不要急于大量补充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也可为患者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但要考虑病人是否耐受。患者昏迷后,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紧急转送。一旦患者表现出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皮肤干热,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嗜睡、昏迷等热射病典型症状,或者出现心跳骤停时,要立即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并第一时间联系120转运至有血液净化治疗条件的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以赢得最佳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