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7月28日 星期

捉蝈蝈


■孙幸福

在豆地捉蝈蝈是40多年前的事了。

1975年,我们20多个知识青年被下放到舞阳县吴城公社大王大队,在远离村庄的100亩大坡地上,建立了知青新建队。

当时的业余文化生活基本是空白,没有书报、没有电,而且远离大队部,连广播都听不到。除了在农田耕作,我们的娱乐活动就是打扑克、翻跟斗。若是公社放映队到周围村庄放电影,哪怕相隔十里八里,我们也会成群结队跑去看,但这样的日子并不多。

立秋后,晌午太阳也很毒辣。我们几个男知青相约去捉蝈蝈。

坡地里是大片大片的庄稼,玉米、豆子、红薯以及芝麻、棉花、高粱等,生机勃勃。蝈蝈最喜欢吃豆叶,所以,我们就到豆地去捉。蝈蝈除了个别的是紫色外,多数都是青色,它们趴在豆叶上,很难被发现。捉蝈蝈要先听它在什么地方叫,然后慢慢走过去,确定它在哪片豆叶上。

如果蝈蝈不叫,就得用上我们提前准备的工具:把一根竹筷截成两段,方头的那端用刀子刻上十几个豁口,然后用圆头那端轻轻拉动,就会发出类似蝈蝈叫的“唧唧”声。到了豆地,轻轻拉动手里的小竹棍,附近的蝈蝈就会争相叫起来。我们循声上前,趁它还没反应过来,我们的两只手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合围,把蝈蝈扣在手心。捏着它的脖颈,顺手扯下一片豆叶,把它裹起来,方便带走。如果运气好的话,一晌午可以捉到好几只蝈蝈。

回来时,路过大片的高粱地,高粱被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腰。高粱秆儿不仅有青皮转黄的,还有红棕色的,我们会分别砍上几棵。晚上夜长,巧手的伙伴会把高粱秆劈成篾片,编成蝈蝈笼。笼子不用钉和绳子,全是小刀刻出来的卯榫结构,“楼顶”要挑脊,四面“墙壁”用篾片编成菱形格和十字、柿花等图案,红棕色和黄色篾片组成的花形非常漂亮。更精巧的是,门窗皆能开合,巧夺天工。捉回来的蝈蝈被装进笼子里,喂它们丝瓜花,听它们竞相鸣唱,是很有趣的事儿。蝈蝈并不是用嘴发出叫声,而是快速磨动背上两个透明羽片发出声音。

40年后,在淘宝街上遇到几个都已退休的老朋友,他们爱好玩虫,经常聚在一起研究蝈蝈、蟋蟀、纺织娘等鸣虫。一位老兄送给我一只用红木雕刻的蝈蝈笼,我很喜欢,就收下了。每年冬天,我都要买几只山东人工繁殖的过冬蝈蝈,送给愿意养的朋友,也算是对养蝈蝈的一点念想。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