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丹
近年来,市人防办坚持“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工作思路,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实现了精神文明创建与党建、人防建设融合发展。市人防办先后荣获2021年度市直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评表扬单位、2021年度完成市政府高质量发展目标先进市直单位、漯河市第二批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等称号。
以学习活动为载体,用理论武装头脑。市人防办认真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将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融入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活动,并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专题培训,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纪律和作风意识,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以志愿活动为载体,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党建工作和学雷锋活动紧密结合,机关及直属单位在职人员志愿者注册率达100%,组织开展春季植树、疫情防控、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党建+文明创建”模式,引导广大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建引领“三无”楼院治理活动,协调资金为分包小区完善基础设施,协助分包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值守和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到分包社区开展党史宣讲、文明城市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洁等社区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和谐文明小区创建。
以结对共建为载体,助力文明创建。围绕分包小区创建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扎实开展“四送一助力”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承诺”活动,为帮扶村筹措资金近1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节日期间慰问帮扶村困难党员、困难群众,购买扶贫产品助力消费脱贫,为帮扶村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村民流转500亩土地种植艾草、烟叶,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市人防办被评为“后盾之星”,派驻的第一书记被评为“驻村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