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8月22日 星期

干群齐努力 抗旱浇地忙
8月9日以来,全市累计浇水100.22万亩次

8月21日,临颍县石桥乡驼铺村村民正在进行喷灌作业。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8月21日,舞阳县辛安镇庙后王村村民正在抽水浇地。

本报记者 王嘉明 摄

■本报记者 陶小敏

连日高温,田地饥渴。8月21日,记者到郾城区、临颍县部分农田走访时发现,不少农民正忙着浇地抗旱。

“现在是庄稼成长关键期,墒情得跟上。”“有水有电有设备,浇地方便不犯愁。”采访时,几名村民向记者介绍,现在浇地十分便利,大家都在积极抗旱。

在郾城区龙城镇西刘村,村民徐凯正忙着给玉米浇水。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一条红色的水管从地头的一口井伸出来,水从水管上的一个个小眼儿往外冒。徐凯告诉记者,他和几个朋友流转了近千亩地,全部种了玉米,目前有90亩地出现旱情。徐凯介绍,由于工作量大,他和雇的三名工人一起铺管、下泵、接电。“每一两个小时就要钻进地里挪一次水管。”徐凯说。

在龙城镇钮王村黄克梯和殷素苹夫妇的大豆地里,水从喷枪中喷射而出。黄克梯和殷素苹正在地头纳凉。据了解,两人承包了100亩地,分别种植了玉米和大豆。这次是他们今年第三次浇水。“今年天气持续高温,病虫害多,我们足足打了五遍药才治住。”殷素苹介绍,浇地用水、用电都很方便。接好水管后,他们只需要隔一段时间将喷枪挪到没有浇到的区域即可。“中午温度高时不浇地,晚上凉快了再浇。”殷素苹说。

郾城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赵胜超介绍,此轮旱情发生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及时下发抗旱保秋通知,成立工作组,指导和帮助群众抗旱保秋。工作组不仅到各村通过大喇叭发动群众积极抗旱,还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田间管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全区受旱农田已浇了一遍水,秋作物长势良好。

在临颍县固厢乡固厢村种粮大户杨书庆的玉米地里,两台先进的大型机器正在浇地。“这是卷盘式喷灌机,一台5万多元,我买了4台。用这个机器浇地,超级省劲。”杨书庆流转了1000多亩地,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购买了收割机、拖拉机、喷灌机等先进设备。“给这台智能喷灌机设置好速度,其他就不用管了。”杨书庆说,目前他已经浇了400多亩地,余下的600多亩地预计4天内可以全部浇一遍。

李培超是固厢村的一名干部,也是该村的机井管护员。“这段时间我经常在地里转悠,检查村里机井或电路是否存在问题。简单的毛病我自己就可以维修,复杂的问题我会通过高标准农田网格化管护平台上报,平台会通知技术人员及时来修理。”李培超介绍。

在石桥乡驼铺村,农民贾磊正手持遥控器操纵两台自动喷灌机进行浇水。贾磊承包了100亩地,种了90亩玉米、10亩大豆。他告诉记者,自动喷灌机可以浇周围50米内的地,一天可以浇四五十亩。据介绍,农田浇地一度电费用为0.48元,农民对电价普遍满意。

石桥乡乡长鲁俊磊告诉记者,为确保秋粮丰收,乡里积极排查机井和田间电力设施,新打机井16眼,维修机井30多眼,维护电路800多米,确保水源充足和用电安全。同时,乡里还组织包村干部宣传抗旱保秋,确保所有地块应浇尽浇,并邀请农业专家指导农户开展秋作物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据8月21日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市秋作物受旱面积为38.78万亩,其中轻旱32.07万亩、中旱5.38万亩、重旱1.33万亩。据统计,目前玉米受旱面积为24.7万亩,花生受旱面积为4.22万亩,大豆受旱面积为5.36万亩。8月21日,全市抗旱浇水8.53万亩。自8月9日抗旱以来,全市累计浇水100.22万亩次。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