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蒿中刚
“再有两天,这300亩玉米和大豆就能全部浇完。”8月24日上午,在召陵区万金镇杨庄村,记者见到了正忙着浇地的农创合作社负责人陈世华。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召陵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陈起、万金镇农办的工作人员李伟。见到记者,陈世华指着地里长势喜人的大豆说:“今年,合作社大部分作物不会因为干旱而减产。”
“像这样的浇灌机一天能浇10亩地。我有8台这样的浇灌机,几天就能浇完300亩地。”陈世华向记者介绍。2013年,陈世华开始经营农创合作社,承包了300亩土地。今年,他种的200多亩大豆和近100亩玉米目前都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人勤地不懒。我们不靠天等雨,早早准备好浇地。”
陈世华还把浇灌机免费借给村里及附近村庄的种植户使用。“乡里乡亲的,借个东西不算啥。今年,俺村有十几户村民借浇灌机浇地,我都不收钱。”陈世华说,“机井和电都不是问题。设备坏了,镇里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陈世华带动村里及附近村庄二十多户种植户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无论是农资采购,还是技术指导,他都耐心地提供帮助。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抗旱浇地50万余亩。帮扶干部都下沉各村指导抗旱工作。”陈起告诉记者。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当天浇地10万余亩,累计浇地136万亩。全市上下掀起抗旱保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