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8月26日 星期

产业兴 集体强 村民富


马村乡放磨店村扶贫车间内,村民正在忙着加工网线。本报记者 王 智 摄

■本报记者 王 智

通讯员 赵明奇 陈帅鹏

8月18日清晨,舞阳县马村乡放磨店村村民王玉环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村头的盛发塑编编织厂。“真不敢想,一把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忙完农活,我就会来这里上班。工作不累,每个月都能有近2000块钱的收入。”今年70多岁的王玉环笑着对记者说。

来到工位上,王玉环拿起布料,踩着缝纫机熟练地操作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吨包的配帽就做好了。一天下来,她能做300多个。盛发塑编编织厂旁边,是放磨店村的另一个扶贫车间——马村乡军亮藤编编织厂。走进车间,记者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着加工网线。

“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不仅看病能报销,俺还能在村里的编织厂工作,生活有了保障,每个月能赚1000多块钱。”正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村民韩秋玲说。过去,韩秋玲家是村里的贫困户。马村乡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韩秋玲家成功摆脱了贫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如今,放磨店村两个扶贫车间共有30多名工人,其中残疾人5名、脱贫人员4名。“让村民在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我的一个梦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应该积极作为、主动摸索,带领村民寻找致富门路。”马村乡放磨店村党支部书记王军亮说。

为带动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2017年,王军亮放弃异地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返乡创业,先后创立了盛发塑编编织厂和军亮藤编编织厂。同时,他发挥放磨店村资源优势,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逐步形成了金银花、火龙果、花生、肉兔四大特色产业。2020年,在马村乡党委推荐和村里党员、群众的支持下,王军亮当选为放磨店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与河北的一家制药厂直接对接,实行订单式种植,种植了北青一号金银花50余亩。今年收成还不错,预计亩均毛利润超一万元。”在放磨店村金银花大田里,王军亮一边察看金银花长势一边介绍。金银花每年5月份开始采摘,可一直摘到10月份,仅采摘金银花每年就可以让50余名群众灵活就业,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

围绕乡村振兴,结合“五星”支部创建,王军亮充分利用在外务工时积累的人脉资源,不断扩大扶贫车间生产规模,(下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