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1日 星期

郭素娟:用心用情呵护孤儿成长


郭素娟(中)与社工交流。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郭素娟今年41岁。进入民政系统工作以来,她始终秉持“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用行动诠释了民政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2020年年底,通过遴选,郭素娟从舞阳县妇联到市民政局工作,担任儿童福利科、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的科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市现有未成年人约60万人。截至今年8月,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4万人,困境儿童0.5万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79人,孤儿388人……”8月19日,在市民政局社工服务总站,记者见到了郭素娟。对于我市未成年人,尤其是孤儿、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她十分清楚。

为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困境儿童的生活状况,郭素娟一次次深入乡村,摸底排查、走访调研。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困境儿童家、社工站、市儿童福利院……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为助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郭素娟带领科室人员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以60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723个村(社区)“儿童之家”为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不断加强乡、村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她带领科室人员组织开展“微心愿”征集、“乐动乡村”志愿服务音乐教学、公益夏令营等活动,让数千名儿童真切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

为壮大社工队伍,推进基层社工站建设,郭素娟带领科室人员多方学习、深入研讨,出台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社工站项目实施等5个配套文件,探索出社工站建设管理的漯河模式,并让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社工站全覆盖。同时,她组织开展寻找漯河“最美社工”活动,带领全市社工征集、制作《漯河社工之歌》,让“社工蓝”成为我市民政工作的亮丽名片。

做好民政工作,不仅要有热情和干劲,还要有改革创新精神。

2021年2月,郭素娟在郾城区慰问散居孤儿时,发现这些孩子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有效保障,但他们缺少精神关爱,遇到心理问题无人疏导,遇到升学、就业等人生大事无人商量。“当时我就想找到一个方法,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多关爱,身心健康成长。”郭素娟告诉记者,因工作关系,她多次走进失独家庭,知道父母失去孩子后“一颗心无处安放”,而散居孤儿缺少父母关爱。如果这两个特殊群体互帮互助,那么,双方将得到慰藉和温暖。

郭素娟带领科室人员创新实施了“圆梦一家亲”——特殊的爱给特别的你、计生特殊家庭和散居孤儿互补互助精神关爱项目,让计生特殊家庭成员通过定期上门看望、打电话等方式,对口关爱全市213名散居孤儿。该项目被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列入2021年第四季度改革典型案例通报表扬,被评为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个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之一,并登上了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

工作二十多年,历经多个岗位,郭素娟锤炼出了过硬的工作能力,取得了一项项骄人成绩,也获得了多个荣誉。据了解,她曾被评为省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省妇联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先进个人、省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民生实事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优秀志愿者等。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