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22日 星期

我市大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


■本报记者 张俊霞

近年来,我市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抓手,大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激发乡村人才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4万人。

完善培育制度体系。2016年,我市成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出台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明确了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完善以农广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涉农职业院校为主体,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为拓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充的一体多元、适度竞争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强化培育机制建设。2021年,我市组织开展了高素质农民培育金牌讲师评选活动,共评选出理论教师、政策讲师、技术讲师、创业导师、实践讲师等金牌讲师34名。培训机构与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建立密切联系,聘请全省知名教授为学员授课。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评选出50所漯河市农民田间示范学校。目前,我市已建立省级综合基地2所,省级实训基地2所,市级实训基地13所。2021年组织开展了优秀学员和先进培训机构评选表彰活动,共评出5家先进培训机构,激发培训机构提质增效。

加强培育管理。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实地督导检查、登录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定期报送培训进度等方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培训工作实行开班审核审批制度、行政主管第一课制度等,强化班级管理,严格考试考核评价,保证了培训工作质量。农民学员对培训效果、师资课程、组织管理、培训基地的满意度均达99%以上。

政策引导激励。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乡土人才赋能四大专项行动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搭建乡土人才服务平台,促进乡土产业发展壮大。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农民参加全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今年,全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我市共有20多个项目参赛,是去年参赛项目数量的2倍。

开展评价认定。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共同印发了《漯河市高素质农民认定暂行办法》,规定了高素质农民认定类型、级别、原则以及认定条件、标准、程序等。随后,我市开展首次高素质农民评价评定工作,着力提升高素质农民的荣誉感,促进乡村人才振兴。2021年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为105名新型职业农民颁发职称证书。其中,44名为新型职业农民农艺师,61名为新型职业农民助理农艺师。

经过培训的高素质农民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促进我市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生力量。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宁华锋、尚晓良、唐敏军、赵澎飞、赵哲峰等创办企业、助农增收的先进事迹被收入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耕耘者——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录》。此外,尚晓良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春鹏飞被省人社厅、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河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去年以来,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先后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