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星期

聚才纳智 奏响主流强音
——漯河日报社特约评论员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尹晓玉 张丽霞

为进一步加强新闻评论和舆论引导工作,9月21日,漯河日报社召开特约评论员座谈会。来自全市各界的本报特约评论员代表和本报骨干评论员齐聚一堂,就如何写好新闻评论、如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评论员队伍建言献策。

新闻评论是传播主流声音、弘扬主流价值的有力武器。漯河日报社始终重视新闻评论工作,创新思路,借势借力开展新闻评论工作,以报社8名骨干评论员为基本力量,特邀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擅长新闻评论写作的同志作为特约评论员,组建“8+N”的评论员队伍。目前,报社共有评论员49人,其中特约评论员41人。自今年年初评论员队伍组建至9月20日,评论员共在《漯河日报》发表评论135篇,为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写好评论员文章,要聚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聚焦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漯河日报社特约评论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瑞杰在谈到如何建设高素质的评论员队伍时表示,建议报社多开展活动,组织来自各行各业的评论员多研讨、交流,定期邀请专家为大家授课。评论员要多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广大农村、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去看去感受。要积累更多的素材,写出更好的评论文章,传播正能量,凝聚精气神,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想要写好新闻评论,一定要加强学习。精准学习重要讲话、理论文章、政策知识,从中找准理论支撑、改革方向、工作重点。”漯河日报社时政新闻部主任谢晓龙对于如何写好时政评论提出建议。

“热爱是做好评论工作的前提。写评论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知识盲点和思维盲区,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写新闻评论为我在基层工作岗位提高站位,更好地全面履职尽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来自临颍的王晓景表示,要抱着对评论的热爱,多学习,勤练笔。

漯河日报社编辑中心主任李玉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时评要有贴近性,贴近漯河的实际;时评的结构和语言要符合评论的特点。他表示:“广大特约评论员身处社会各行各业,各有所长。希望今后大家加强沟通和交流,写出更多优秀作品。”

“报社对市委网信办很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可以联合起来,把漯河的优秀评论作品发到网上、推送出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特邀嘉宾、市委网信办网络社会评论科负责人刘磊表示。

与会特约评论员畅所欲言,对如何做好新闻评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