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河南银保监局官网发布风险提示指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声称可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怂恿或诱骗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事项,以“维权”之名行非法“牟利”“诈骗”之实。此类代理维权行为挤占正常维权渠道和监管资源,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河南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擦亮双眼识破骗局,理性消费,依法维权。
“代理退保”的四个套路
套路一:假冒身份、虚假宣传。
据银保监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有的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甚至金融监管人员,利用QQ群、微信群或短视频、网络论坛、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虚假宣传,甚至通过不法手段购买客户隐私信息,锁定客户,精准实施不法行为。
套路二:谎言欺骗、怂恿退保。
在接触客户过程中,不法代理维权组织谎称消费者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存在欺诈,多名消费者已经投诉”,或欺骗消费者“继续持有保单将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以“全额退保”为幌子怂恿客户退保。这些不法代理组织或个人通过发布全额退保服务方案伪造成功案例,宣传“代理退保”。
套路三:诱导代理、非法牟利。
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常以扣留保单、身份证件等手段,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怂恿或替代消费者通过电话录音、微信聊天等方式,诱骗销售人员回复,进行虚假取证,或通过伪造微信聊天记录、捏造违规销售的虚假事实诱导消费者签署高额手续费率的退保协议。
套路四:反复施压、要挟退保。
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阻止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监管部门的有效联系,怂恿或替代消费者采取缠访闹访等过激行为,以维权举报为名,煽动消费者通过多次、反复向监管部门故意投诉等方式向保险公司施压,达到退保目的。
业务价值开发完之后,有的代理退保团伙甚至将客户隐私信息转卖给下一家继续非法使用。
购买保险要关注四个方面
围绕自身需求。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应紧密结合自身健康、意外、养老等实际保障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购买前应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勿受“退旧买新”“高收益”等说辞诱导。
选择正规渠道。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办理保险业务时,应选择持牌保险公司。具体可通过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在线服务”栏目查询确认机构合法资质。
保护个人隐私。保险合同是重要金融单据,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身份证、银行卡及保单信息,避免被非法利用。
审慎选择退保。犹豫期后退保有损失。由于保险公司要扣除一定的展业成本、风险保费,消费者短期内退保会有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有关规定,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后可退还的是保单现金价值而非全额保费。建议消费者结合自身实际的保障需求和财务能力谨慎退保。
依法维权的四个渠道
一是找保险机构投诉。可以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通过公司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渠道进行投诉。如果当地有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也可以去柜面投诉。
二是请专业组织调解。目前全省各地均依托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了纠纷调解中心。
三是向监管部门举报。消费者维权过程中发现保险机构或从业人员违反了相关保险法律法规的,可以向被举报方所在地的银行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四是到人民法院诉讼。如消费者未能与保险公司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河南银保监局 邓 飞 杨路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