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10月9日 星期

打造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漯河样板”


近年来,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全市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通过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产业发展、弘扬文明新风等方式,推动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汇聚统战力量 助推乡村振兴》,报道全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报记者 张玲玲 通讯员 潘 珂

累计协调资金1.2亿余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带动3400余户3万余人实现增收致富;捐款捐物合计900万余元,结对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3000余人……一串串数字、一项项帮扶活动,诠释了全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全市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推动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促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打造了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漯河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漯河做出了贡献。

土地集约+村企合作

村民在“同心”中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确定临颍县巨陵镇齐庄村为对口帮扶村后,市委统战部迅速成立由部领导带队、农业等领域的党外专家学者为主要成员的调研团,二十余次深入齐庄村调研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目前,齐庄村已流转土地500亩,探索出“种植户+合作社”模式,大力种植烟叶、小辣椒、冬瓜等特色经济作物,有效带动30名脱贫户、弱劳动力就业,帮农户增收20万余元。

发挥优势,培养高标准新农人。确定集中助力试点乡镇后,各民主党派市委组织农业产业专家帮扶团,围绕农村不同产业,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对村民进行精准化技能培训十余次,带动3000余户增产增收。

高位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工商联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引导全市广大民营企业依托产业优势参与项目对接,持续实施“帮村富民”工程。目前,全市已有214家民营企业参与,达成投资项目10个,协调资金1亿余元,助力304个村发展。各县区均成立“工商联+企业+村委”联结帮带组,促170个村与231家企业结对发展,以村企结对为抓手,在促进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等方面发力,围绕“六种联结”模式,打造“万企兴万村”示范点19个。此经验材料获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曾垂瑞批示,并在全省系统推广。

乡风文明+生态宜居

村庄在“同心”中蝶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委统战部以“五星”支部创建、“五美庭院”评比等为抓手,部帮扶、村管理、户维护,栽种绿植300余株,建设村公共厕所1个。

市委统战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从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在齐庄村建设党群活动中心,并开展轮流讲党史等活动。近年来,齐庄村无收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学龄儿童及家庭困难大学生100%入学。

此外,全市各民主党派以“十项同心行动”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实事,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不断助力乡村振兴。民革漯河市委依托民革漯河市中山书画院,每季度开展“中山书画艺术进乡村”活动。九三学社漯河市委联合九三学社河南省水利厅委员会与舞阳县莲花镇结对子,解决《关于加快建设漯河市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议》中提出的资金不足问题,达成荷花节乡村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举办漯河首届荷花节系列活动,吸引投资3亿余元,助力当地生态致富。农工党漯河市委深度参与助力乡村建设工作,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提出帮扶建议,已对全市12个乡村进行改造。民建漯河市委积极组织法律界会员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十余场次。民盟漯河市委依托民盟艺术团深入230所乡村小学开展音乐帮扶活动,培训600余名音乐教师,组建150多个合唱团。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持续开展“图书漂流”捐赠活动,累计向贫困老区学校赠送图书逾万册。

结对帮扶+特色服务

幸福感在“同心”中增强

市委统战部持续关注家庭困难村民,组织全市统战力量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发力,让每一名村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

在乡村学子求学方面,市委统战部以“民企助才”“金秋助学”活动为抓手,协调市工商联、各民主党派市委等力量捐款捐物合计900万余元,结对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3000余人。

在防返贫方面,市委统战部派驻第一书记帮助齐庄村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化解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齐庄村每年有9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在特色帮扶方面,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发挥优势,开展“情暖百姓 健康义诊 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70余次,惠及7000余人;组建法律援助中心,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等300余次,服务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化解矛盾纠纷二十余次;推动203家乡(镇)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