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9日 星期

百年医路 济世惠民
——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106周年院庆系列报道

一九一六年,漯河市中心医院前身——河滩诊所。

市中心医院供图

■本报记者 杨三川

序言

市区滨河中路,碧波荡漾的沙河南岸,有一座米黄色的建筑,曾是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创建于1916年的河滩诊所。

1916年~2022年,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多次更名易址的漯河市中心医院将迎来106岁的生日。

1916年河滩诊所创建,1919年更名为善济医院,1931年更名为郾城卫生疗养院,1951年更名为漯河市卫生院,1981年更名为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1986年,漯河升格为省辖市,医院开始筹建新院区,1989年搬迁至现址;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加挂漯河市中心医院牌子;2011年至今,归漯河医专管理。

漯河市中心医院从20世纪初一个小诊所逐步发展成一所占地330余亩,集医疗、教学、科研、疾病预防、康复保健等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守护一方群众安康贡献着力量,见证了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奋进不息、辛劳付出,诠释了“厚德、博学、诚信、求新”院训的含义。

为庆祝漯河市中心医院建院106周年,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百年医路 院史回眸》系列文章,回顾医院百余年辉煌发展历程,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发扬“厚德、博学、诚信、求新”的精神,始终以护佑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用优异的成绩庆祝建院106周年、献礼党的二十大,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健康漯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章

1913年,漯河镇隶属郾城县,既有沙澧河交汇,航运兴盛,通江达海;又有京汉铁路经过,水陆码头,商贾云集。

得益于地理优势,当时,在沙河南岸的一片滩地上(现滨河中路河堤内),两座小楼和一个煤棚、一个储藏室悄然建起。至1918年,这里又陆续建了河滩诊所和护士学校。其中,1916年8月1日竣工的一座建筑,二楼名为明德中学,设有6间教室,后用于招收护理专业学生,被称为护士学校,于当年9月1日开班授课。这座建筑作为漯河市中心医院前身的重要标志之一,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然伫立在沙河岸边。

1916年,创办初期,河滩诊所条件十分简陋。诊所负责人德文波给朋友的几封信中这样写:“所谓的诊所不过是一间泥巴盖的小屋,大概11平方米,一个小门,门上面有两块玻璃,就是唯一的窗户了。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只能开展简单的小手术,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群众前来就医。”“我们不久前收到了一笔捐款,新建了一座房子。但我们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病房,没有地方给患者住。这样的情形令人沮丧,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那些从几十里外来找外国医生看病的人只能被打发走。”“来看病的人有被割破了喉咙的、粉碎性骨折的、被枪打中腿的、断了手指头的、被牛顶伤的等。大多数患者,我只能给他们临时处理一下,然后让他们去几十里外的另一家医院就诊。不过,肯定有很多人都没去,一是因为路太远,二是因为没钱看病。这里哪怕只有两间病房,能让他们住上几天院,我都能让这个诊所比其他医院做得更好。现在,因为没有显微镜,我除了对着标本猜,什么也做不了。”……

据资料记载,初创时期的河滩诊所,内科备有解热、镇痛等药品,能治疗感冒、痢疾等疾病;外科有红汞、碘酒、药膏、纱布,有简单的手术器械、高压消毒锅等,能治疗外伤疮疡疾患。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