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

送医下基层 服务惠民生
——我市实施“红会送医计划”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丽娟 刘净旖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按照省红十字会相关部署,积极融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医改大局,深入实施“红会送医计划”人道帮扶项目。

多年来,市直医院成立6支“红会送医计划”志愿服务队,先后到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的33个偏远卫生院,开展“送知识、送技术、送义诊”志愿服务活动249次,帮带基层医护人员5595名,直接受益群众达43797人,极大提升了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漯河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长效机制确保送医服务“活水长流”

“红会送医计划”实施以来,市红十字会党组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确保送医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成立以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建立帮扶台账,规范运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解决,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搭建爱心平台,切实把实惠送到群众身边;每年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推进会,并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红会送医计划’人道帮扶项目是加强上下级医院联动、提升基层医院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完善机制,确保取得实效。”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风霞告诉记者。多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红会送医计划”,始终坚持“五个注重”:注重谋划,绘出路线图,明确责任人,用心做好对口帮扶工作;注重对接,把沟通贯穿工作始终,不打无准备之仗;注重宣传,让基层医生、更多群众知晓、受益;注重组织,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注重实效,按需选派,精准帮扶,把好事做实。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2021年,6支“红会送医计划”志愿服务队,深入偏远卫生院开展“送知识、送技术、送义诊”志愿服务活动50次,参与志愿者433人次,开展专题培训47次,帮带基层医护人员380名,受益群众8000多人,免费发放药品价值近7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志愿者的大力支持,是市直各公立医院的担当。

2015年,“红会送医计划”正式实施后,市红十字会每年都会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偏远卫生院,开展“送知识、送技术、送义诊”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助力健康漯河建设。

日前,漯河医专二附院“红会送医计划”志愿服务队带着大型移动CT车,到临颍县三家店镇卫生院开展“红会送医计划”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一名叫周爱云的村民专程赶来感谢“红会送医计划”志愿服务队。4年前,她因右侧股骨颈骨折在县城一家医院做了手术,术后1年,右髋关节疼痛难忍,影响生活。今年,漯河医专二附院在三家店镇卫生院开展“红会送医计划”志愿服务活动,骨科专家为她诊断并制订治疗方案。如今,经过手术治疗的周爱云右髋关节不疼了,能正常走路了。

像周爱云这样从“红会送医计划”活动中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乡(镇)卫生院从中受益的也不少。

舞阳县保和乡是市第六人民医院“红会送医计划”帮扶对象。该院经常组织专家到保和乡,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帮助卫生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红十字志愿者成为坚强后盾

“项目取得成效,离不开各级红十字会的努力推动、各级医疗合作单位的积极配合,以及医疗专家志愿者的倾情奉献。”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杨浩说。其中,市二院多次被评为河南省“红会送医计划”先进单位,多名同志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红十字医疗专家志愿者。谈起此项工作,该院工会主席、“红会送医计划”志愿服务队队长李世学表示,院党委高度重视“红会送医计划”的实施,创新送医形式,注重帮扶实效,积极安排知名专家传、帮、带,通过大型义诊、上门送医、学术讲座、短期培训等方式,实现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直接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卫生院。

“我们坚持把这项工作做成惠民、利民的好事。”李世学告诉记者,市二院将一如既往地落实好“红会送医计划”各项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切实为基层医护人员送技术,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杨浩表示,活动中,市红十字会积极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切实提升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方便了农村群众看病。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