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红
近年来,民革漯河市委会坚持围绕中心,立足全局,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切实履行职责,为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汇聚民革人才智力
民革漯河市委会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专家党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提升履职实效。
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医院建设,5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推荐标准、28家达到基本标准。组织党内技术专家成立乡村规划编制专题调研组、乡村医疗建设专题调研组、乡村文化振兴专题调研组,找问题、想对策、出点子,提供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争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一村一点”科学规划直饮自来水工程等调研成果。
立足乡村振兴高质量建言献策。提交提案、建议、调研报告30余篇。其中,《编制高质量村庄规划 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被市政协列为年度重点提案;《关于我省城乡交通规划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帮助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发展的建议》提交省“两会”,被省相关部门采纳;《关于乡村振兴提质增速的建议》被我市有关部门采纳;调研报告《关于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议》获得全市统战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并被民革河南省委会采纳;调研报告《塑造农村特色风貌 建设中原美丽乡村》被列为民革河南省委会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加快培养农业科技实用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被省政协、民革中央采纳。
展现民革担当作为
按照民革中央“聚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要求,号召民革党员躬身入局、积极作为,围绕文化赋能、教育赋能,彰显民革担当。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民革漯河市中山书画院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中山书画艺术进乡村”活动,创作出一批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尚的优秀作品;每季度组织书画师走进乡村开展公益活动,赋能乡村文化振兴;60余幅作品在“百幅作品庆百年”主题书画展上展出,8幅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党员刘金涛出资百万元建造老窝镇下堤刘村村史馆。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以“十项同心行动”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实事,累计协调资金100万余元用于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将舞阳县太尉镇蔡营小学作为民革教育振兴助学基地,持续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捐赠爱心物资价值10万元。2021年,民革漯河市委会联合市慈善总会在老窝镇下堤小学开展“童心书香 红心向党”公益活动,捐赠价值5万元的物资及2.2万元现金用于书画义务指导基地建设。同时,召陵支部将该小学作为定点支教学校。
打造民革特色品牌
发挥优势,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新方法,打造民革“博爱牵手——送医下乡”、法律咨询等社会服务品牌。
打造民革法律咨询服务品牌。以第三支部的律师党员为主导,组织成立民革漯河市委会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党员深入舞阳县文峰乡、郾城区商桥镇开展普法宣讲50多次。同时,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针对土地流转等问题提出建议,解答法律咨询1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
打造民革送医下乡服务品牌。组织民革医卫界专家开展“博爱牵手——送医下乡”社会服务活动,义诊近50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