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杨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街道干净平坦、树木排列整齐、农家小院整洁温馨、活动室功能完善……11月8日,记者走进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坡杨村,看到村庄既有“高颜值”又有“好气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这些都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倍感振奋,也深受鼓舞。目前,我们正在编制村级规划,产业发展布局也在谋划中。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非常有信心。”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派驻坡杨村第一书记高漠告诉记者,在新征程上,他将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为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智慧和力量。
“坡杨村辖3个自然村,有15个村民小组,共924户3647人。”高漠告诉记者,坡杨村曾是省定贫困村,于2016年整村脱贫。
2017年11月,高漠被派到坡杨村任第一书记时,村内仍有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村里只有一条主干道进行了硬化,其他的都是土路,基础设施相当落后。”高漠说。
驻村五年,高漠见证了坡杨村发生的一系列可喜变化:村内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高标准实现“户户通”;铺设了排水管网,彻底解决了排水问题;成立养老机构,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活动场地;安装太阳能路灯……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外来文艺团体入村演出、村里成立文艺队和舞狮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文艺演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坡杨村将21户困难家庭纳入监测范围。困难家庭成员既享受扶贫产业分红和各项帮扶政策,又可以选择村里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家庭增收。
“现在,村民的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全村干事创业的活力持续迸发,村民收入连年增加。”高漠告诉记者,预计今年村民人均收入将突破万元。
近年来,坡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发展林下经济,每年增收3.6万元;购置洒水车和吸污车对外出租,每年增收8万元。这两项收入,70%用来帮扶困难群众,30%用于改善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据了解,坡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5万多元增长到2021年的32万多元。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坡杨村掀起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党的二十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高漠说。
“下一步,坡杨村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好毗邻新107国道的优势,发展好‘沿路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村庄富起来、美起来,持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高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