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

“三链同构”打造完善丰满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在高效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作业。(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上接01版)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16个市级、22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双汇为代表的肉制品、以中粮面业为代表的面制品、以联泰为代表的烘焙膨化食品、以卫龙为代表的休闲食品、以中大恒源为代表的大健康、以三剑客为代表的乳制饮品6大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典型。双汇牵头的河南省肉制品全产业链成为首批国家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

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成立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形成上中下游主体衔接、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生产关系,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全市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年产值突破900亿元,联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80多家、食品企业50多家。在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方面,全市培育销售收入超600亿元的食品企业1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亿元的企业24家。在国家统计的21大类食品行业中,漯河拥有18大类食品行业。这18大类食品行业包括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临颍县、源汇区分别被纳入河南省小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河南省奶业特色产业集群。

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生态理念

艾德奥宠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厦门福银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驻召陵区,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产业;临颍县食品饮料包装专业园区招引台湾宏全食品包装等27家龙头企业入驻,年产各类饮料包装45亿个(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食品产业与包装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实施“六个打通”以来,我市食品产业链链相通、要素环环相扣,利益共同体相互赋能、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逐步形成了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积极打造食品研发平台、质量标准平台、检验检测平台、食品云平台,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中原食品实验室建成投用,全市食品行业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个和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6个,在全省首批建成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在农业领域,主导制定了20多项省级标准、309项地方标准;在食品产业领域,制定了88项生产加工标准,参与了近百个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全市食品行业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名牌产品4个,有河南省著名商标64个、名牌产品27个。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推进检验认证总部基地、设备生产孵化中心等建设,整合国家级、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站点),具备884个参数检测能力,年均检验检测样本7.3万批次。在第十九届食博会上,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新型供给业态,建成全国首家面向政府、企业、消费者的食品云平台,实现各主体互联、互通、互惠,吸引1023家企业参展,现场交易额和意向采购额达462亿元。

去年年底,我市坚持“产、城、链、园、人、文”一体谋划推进,积极创建“三链同构”示范、肉类加工、休闲食品生产、冷链物流产业、食品产业人才培养5个基地和产业创新、食品文化、科研成果转化、食品展览展示、食品检验检测5个中心,努力打造3000亿级食品全产业链和5000亿级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漯河有望建成全国一流、在世界有影响力的现代化食品名城。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