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杜绝“抚摸式”工作法,建立五级问题解决机制破解难题。将一周作为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最佳节点,以周交办压实工作责任,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9项重点工作和“N”项阶段性任务,梳理任务交办单,一周一交办;多部门联动破解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一周一答卷。每月讲评工作推进情况,对排序前2名的县区予以奖励,排名末位的县区、市直单位表态发言,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的,启动问责程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坚持把主要精力投入一线,高频次深入省、市重点项目工地和“三个一批”项目工地,现场办公解难题,贴心搞服务,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形成服务工作闭环。
善于抓具体,高效统筹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1+2+8+N”工作机制和“13710”工作机制,查短板、补漏洞、强弱项,从严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统筹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重点企业不停产、重点项目不停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加强双线嵌合运行,将“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础支撑,推动资源向“白名单”汇聚、要素向“白名单”集中、政策向“白名单”倾斜,引导“白名单”企业(项目)因地制宜推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并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白名单”企业生产运行日调度工作,助力企业保订单、稳生产、拓市场、上项目。积极响应全省重大项目工作部署,高质量开展“三个一批”、重点集中观摩等重大活动,持续掀起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热潮。今年以来,全市先后同步举行了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签约一批”项目111个、“开工一批”项目336个、“投产一批”项目155个。在9月28日举行的第六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我市作为三个代表城市之一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在全省第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综合考评中,我市位居全省第六。其中,开工投产情况、服务保障情况均居全省第二,“三个一批”项目入库率位居全省第三,获得项目建设奖励性资金50万元。
坚持“两个不允许”,坚决守牢底线惠民生。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攻坚领导小组,选派93名县级干部“点对点”对接楼盘,建立“红黄绿”台账推进,研究出台63条破解举措,打通化解路径,稳妥有序化解问题楼盘。坚持以民为本,落实落地惠民实事。建立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在新、改(扩)建20所中小学校的基础上,加快幼儿园改(扩)建工作。开展集中供热“冬病夏治”、城区防汛“夏病冬治”行动,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先行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能力一提干劲足,作风一变局面新。践行“十个关键词”,全市干群能力作风更加过硬,全市各项工作亮点频现:省食品实验室揭牌运行、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圆满举办、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