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我市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着力实施沙澧河文化风光带提升、漯湾古镇提升、贾湖遗址提升、许慎文化提升和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四提一高”项目。“我市中国食品名城的名片越擦越亮,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市域一体化,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拓展产业、科创、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发展空间;完善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通村入组道路、厕所、供电、安全饮水等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措并举打好夏粮、秋粮丰收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防返贫监测帮扶进一步加强,“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成果进一步巩固,各项增收措施落地见效;创建全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六清”、治理“六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不断提升。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前进。紧盯政策重点支持领域,谋划2022年度绿色低碳项目274个。中科新投(漯河)新材料有限公司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可降解新材料80万吨,对缓解“白色污染”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能源、交通、环保、农业等领域转型升级。目前,市内公交全部实现新能源化,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
抢抓机遇积蓄发展动能
“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在紧盯这一新业态、新赛道,抢滩布局。关键看谁能够率先抢占市场份额。”市委书记刘尚进到双汇工业园调研时说。
9月28日,双汇第三工业园项目开工奠基。这将为我市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引领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市优势再造战略指挥部围绕“持续完善食品产业生态、完善立体交通枢纽体系、加快物流优势提档升级、强化项目支撑”4个方面谋划了12项重点工作。当前,平漯周高速铁路、许信高速、周漯平高速公路、漯河港(二期)等项目均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综合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胆变革,才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市紧扣“换道领跑”这一主线,突出“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绘制重点新兴产业供应链全景图,加快推动市定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产、城、链、园、人、文”协同发展体系,提升食品名城的时尚度和国际化水平。百亿中大恒源阿洛酮糖项目建设紧锣密鼓,正大(漯河)现代食品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我市致力将漯河微康益生菌产业园项目打造成全国领先的“益生菌+”产业基地。
创新头雁领飞,改革筑牢基石。实施优势再造、数字化转型、换道领跑、乡村振兴等战略,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出台《漯河市全面深化改革战略2022年工作方案》,对9项31个重点任务进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落实,乡镇管理体制机制、开发区“三化三制”、事业单位重塑、党政机构“后半篇文章”等相关改革有序推进,成效明显,为我市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未来的漯河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