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月6日 星期

一切为了患者的就医需求
——全市医疗机构有力有序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刘彩霞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面对当前医疗救治工作的严峻形势,我市各医疗机构在市卫健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严阵以待,科学合理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体系,用尽一切办法配齐配足医疗救治设备,有效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全力救治每名患者

急诊和发热门诊是与大规模感染者正面交手的“第一战场”。面对激增数倍的接诊量,各医院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120急救车闻令而动,对收治的每名患者进行认真评估、分类施治。各医院总值班人员统筹协调,实时监测全院各病区床位情况,为急诊患者收治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收治入院,确保得到充分的医疗救治;医院的发热门诊积极统筹利用空间,扩充诊室,畅通患者救治的生命通道。

市中心医院出台科室合并运行方案,整合部分科室,转化为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科室。目前,该院已将呼吸科扩为11个病区,拥有460个床位。

市二院多次召开医疗救治及院感防控工作会,统筹各科室资源,保证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等特殊人群最快获得医疗救治。院领导班子不断根据情况变化调整重心,统筹全院人力,集中优势资源,带班领导、总值班每天24小时在岗,协调处理各种医疗应急情况,确保医疗救治安全有序。在高效统筹下,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等科室的人员纷纷下沉临床一线,及时解决问题。

提升重症救治能力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危重症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面对数量不断增加的患者和医护团队紧缺的双重压力,各医院迅速调整工作重心,统筹全院人力、物力,集中优势资源。

市中心医院第一时间组建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检查检验组、医保结算组、感染防控组、药械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车辆保障组、健康管理组、疫情信息上报组11个工作专班,进一步规范诊疗方案,对全院科室、医护人员、床位进行整合调配,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全力救治危重患者。

市六院成立了重症救治领导小组,制订应急工作预案,主动应对急危重症患者就诊高峰,全力提升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能力水平。医院开设综合救治病区15个,扩容床位到625张,每个病区设置两个重症病房,提前做好药品、设备、物资准备工作,应对重症救治高峰。同时,迅速扩充重症医学医护团队,开展多轮次综合ICU相关培训。

目前,市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已全部收治患者,其中80%都是65岁以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目前,我们的医护人员都在加班加点工作,没有人退缩。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全力保护重症病人的生命安全。”市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赵春红说。

彰显社会担当

一方面是医护人员感染造成人力不足,一方面是迅速增长的群众就医需求,全市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临床一线高强度工作,只为确保每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

在市三院,有头发花白的退休专家响应号召返岗坐诊,有5天没回家的临床大夫依然在电脑前写病历,有已经发烧且连走路都困难的护理人员依然在为患者输液换药……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包括第三方服务人员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市中医院针灸科医生闫凤玲为不耽误给患者治疗,在诊疗间隙给自己输液。病人来了,为给病人扎针,她就让实习生帮自己提着吊瓶。患者家属非常感动并拍下短视频发到新媒体平台,被人民日报视频号等转载,好评如潮。

近日,柳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接到了辖区居民郭大爷打来的电话,说他着凉后发热、身体无力,但是家里没有药。家庭医生了解情况后很快就到郭大爷家里问诊,还带上了退烧药。疫情当下,柳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积极行动,送医送药上门,并提供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全力做好辖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守门人”。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市各医院,临床病区的医生、护士有的打着点滴坚持工作,有的家里老人孩子都在生病也顾不上回去照顾,更有的在科室连轴转了好几天……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

为了关爱医护人员,各医院出台系列暖心措施,科学合理安排值班轮岗,优化各类保障措施,为一线医务人员补充防疫物资,最大限度统筹调配院内医疗资源。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不畏艰辛、勇毅坚守,取得了重要的疫情防控成果。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保障百姓就医已行至要紧处、正值关键时。全市医务工作者将继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和新时期职业精神,做到医心向党践初心、医路前行显担当,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形势下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死亡率,无怨无悔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凛冬终将散尽,星河依旧长明。在全市卫生系统的全力保障下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