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选老师正在教小记者心意六合拳基本功。 本报记者 刘净旖 摄
■本报记者 刘净旖
“大家知道民族英雄岳飞吗?知道岳飞与漯河的关系吗?”“老师,我知道。岳飞是南宋人,与小商桥有着很深的渊源。”2月12日,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的小记者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第九代传承人赵振选老师学习心意六合拳。
“练习心意六合拳时,要做到‘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全身协调,立体同动。在各种动作发力时,又要做到‘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以心领意,以意导气,以气催力……”赵振选老师首先向小记者详细介绍了心意六合拳的风格特点及历史渊源。
“左掌代表文,右掌代表武。我们要出左掌右拳,弓步九十度,手腕要平,右脚在前。”随后,赵振选老师将心意六合拳基本功——“四把锤”的动作分解细化,现场教给小记者,并不时上前纠正错误动作。小记者铆足了劲认真练习,一个个练得有模有样。
小记者梁梓恒告诉记者:“这堂课太有意思了!相传心意六合拳为南宋名将岳飞所创,在长期与金兵作战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型,与我们漯河还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呢!在这堂课上,我学习了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功,开阔了眼界。”
通过此次活动,小记者感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