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 果
冬日的大风呜咽着从耳边呼啸而过,我在闲暇中续一杯热茶,拿起一本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清冷的冬日,看着台灯下散发着茶香的水雾,我仿佛透过书本重新认识了那个“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苏东坡。
高中时我背诵过他的生平: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于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宋哲宗时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曾上书皇帝力陈王安石变法之弊遭排挤外放,后因与当权者司马光政见不一被贬黄州。他一生多次被重用、遭排挤、被外放,最远被流放到海南。宋徽宗时爱惜其才华大赦其回京,途中不幸病逝于常州……人到中年的我,再读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形容道:“苏东坡的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藏在躯壳之中的形式。至于他本人,是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苏东坡的趣事数不胜数。据传,苏东坡与王安石同行,看见一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随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一个睿智聪慧、至情至性的苏东坡跃然纸上。
人生缘何少欢乐,只因未读苏东坡。生活上,他是极有情趣的文雅之士。他研究出“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千古名菜“东坡肉”。他学酿酒、观插花、夜赏海棠,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让人们看到了热爱生活的苏东坡。
人生缘何无趣多,只因未读苏东坡。观苏东坡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对世界依然充满善意,从未一蹶不振。他在官场屡屡失意,却依然保持初心,一直正直善良。他的内心也一定是柔软的、敏感的,但依然在人生的逆旅中选择成为清风明月。当我读到“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几句时,仿佛看到他在黄州的寺庙中凝望远方,默默舔舐内心的伤口。
我最爱的便是他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几多风雨,往事如烟似幻。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的生活必修课。曾经年少的我们也慢慢明白,快乐与痛苦、热闹与孤独,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生缘何懊恼多,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一代文坛巨匠在仕途沉浮中不改初衷、不移其志,用铮铮铁骨、守正不阿赢得为官之地百姓爱戴。他的高风亮节和绝世文采深得文人墨客之推崇。同时期的诗人秦观有诗为证——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同他的诗词一起,跨越数千年,令后辈敬仰。
“苏东坡带着他随意而安的人生态度,仿若一阵清风度过了他的一生。”书的后面写道。人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我合上书,站在窗台边眼望明月,想到数千年前,也是在这样一轮明月下,苏东坡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