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强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至少三千年,其间有一个人、一部书功不可没。距今约两千年的东汉时期的许慎,以经世致用的宏阔视野,站在把握和遵循中华文明演进史和汉字发展史的高度著就《说文解字》,阐述自己的文字观,创立部首编排法,发凡“六书”理论,解读“五经”大义,铭刻两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群体记忆,为文字、文化和文明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文解字》对文字起源的认识和观点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说文解字·叙》开篇介绍汉字起源“八卦说”“结绳说”“仓颉造字说”,点明文字发生的次序。古人观察天地万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运用“八卦”符号加以区别,这应是先民造字的端倪。“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就是把事情用结绳的办法记下来。但结绳的方法区别度低,于是仓颉造字。按照古籍和传说,庖牺(伏羲)生活在新石器时代,许慎的说法是否靠谱?目前发现的贾湖遗址的刻符形体与殷墟甲骨文非常相似,被学术界称为最早的文字雏形。距今约六七千年的半坡遗址,彩陶上的刻画符号跟殷周青铜器铭文中的族徽类似。郭沫若谈到此说:“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故中国文字到了甲骨文时代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的。”仰韶文化的图形符号被学者认为具有文字性质,这个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历史步入夏商周时期,即是许慎所言的“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成熟且成体系的甲骨文出现了,我国进入信史时代。《说文解字》关于文字源流的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实物所证实,印证着这部经典的科学性。
《说文解字》对文字概念的界定为探究汉字的生成发展提供了认知路径。《说文解字·叙》介绍汉字起源后,对文字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是事物本来的形象,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增益结合而成。这是许慎对文字生成的重要观点:先有文,后有字,文字起源于图画。其他自源文字如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希腊的线性文字,无一例外具有象形的意味,只是后来走上了拼音字母的道路。唯有汉字结构没有变,我们从《说文解字》小篆能识认甲骨文的根源就在于此。许慎对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进行界说,并将其贯穿全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许慎关于“文者,物象之本”的观点反映了认识客观事物与文字生成规律的一致性。他总结的“六书”理论揭示了汉字构造规律,直到今天仍是指导汉语言教学的重要理论。
《说文解字》对汉字地位和功用的评价在传承文化、维系国家统一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从历史学家的长远角度和文字学家的专业角度,在总结历代汉字源流、演变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文字的政治教化功能,从西周大篆的规范作用讲到战国纷争、文字异形,又讲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指出隶书后“而古文由此绝矣”,列举汉代的说字解经错误,深刻阐明:“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文字,是经典学问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前人传承后世的文化载体,也是后人认识古代的依据。根本确立了,道义就产生了,天下才能大治。许慎从传承文化基因和维系国家统一两个角度概括了汉字的政治、文化、历史地位和功用,把对汉字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为规范使用汉字、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借鉴,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启发意义。
《说文解字》对百科知识的翔实记载为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奠定了坚实基础。许慎之子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说“今《五经》之道,昭炳光明,而文字者,其本所由生”“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进一步点明其父编著《说文解字》的初心。通过正解汉字达到正解五经的目的,体现了许慎视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这是许多学者认为《说文解字》是一部“经书”的缘由。许冲称:“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阐明《说文解字》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宝库。凭借《说文解字》,我们可以了解汉代的规章制度、社会百态、价值观念等,还可得知上古的历史人文、山川地理、自然科学、农业文明等丰富信息。《说文解字》记载了中华先民在各个领域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传承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奠定了我国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根基,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