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2月21日 星期

松花蛋里的神奇“画家”


资料图片

松花蛋,顾名思义,便是剥开壳后,蛋身会出现美丽的松枝状花纹。这些花纹是谁文上的呢?

一般而言,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茶叶)、植物灰,它主要是以鸭蛋为原料,也有少数地方使用鸡蛋。主要是利用碱性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胶的特性,将蛋腌制加工而成的食品。

西华大学的教授马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出松花是氢氧化镁水合晶体。即在松花蛋腌制过程中,料液中的碱性成分通过蛋壳气孔向蛋内渗入,导致蛋清蛋白质逐渐发生碱凝固。

在这个过程中,蛋黄和蛋壳内的镁离子迁移到蛋清中,镁离子逐渐同碱性成分在蛋清凝胶表层结合形成氢氧化镁晶体。这种晶体沿一定的间隙排列,数量逐渐增多,同时,蛋清蛋白质在碱性作用下,降解出少量氨基酸,氨基酸与金属物质相遇,又会生成金属盐类,分布于蛋清凝胶的间隙,使得松枝状花纹更加明显。这应该是目前最权威的解释了。

并不是每一个松花蛋都是有花纹的。根据相关研究,松花花纹与镁离子含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松花蛋蛋白胶体中镁离子含量达到90ppm以上才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松花,低于80ppm时则很难形成松花。松花蛋白中的镁主要来自鲜蛋白本身和料液及壳膜。而鲜蛋白中镁含量主要与生蛋鸭子的品种和饲养条件有关。料液中的镁主要来源于自来水、生石灰、茶末等。因此,选用优质的鸭蛋和独特的料液有利于松花蛋松枝状花纹的产生。

具有松花状花纹的松花蛋一般都是腌制30天以上。此外,环境温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同种物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形态是有差异的,在高温时生成的结晶短而粗,在低温时生成的晶体细而长。曾有人做过实验,证明松花晶体在14~25℃下生长最为适宜,高于25℃或低于14℃均不易产生松花。据《羊城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