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晓晓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基层落地生根,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一次次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一项项便民惠民的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如新风吹拂沙澧大地,浸润百姓心田。
2月19日一大早,郾城区龙塔街道金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热闹非凡,唱歌、跳舞、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在社区会议室,社区党支部成员、居民代表、网格员等围坐在一起召开“510”圆桌会议,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
“如何才能让咱们的社区变得更加文明和美丽?我们想听听大家的建议。”金牛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草原话音刚落,参会人员便踊跃发言。“我们要文明养宠,养狗人士遛狗时要牵好绳。”“要及时清理小区里乱张贴的小广告。”“小区老旧设施要更新。”……圆桌会议在大家的畅所欲言中变得热烈起来。
“510”圆桌会议是金牛社区最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一。其中,“5”分别是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党支部成员、网格员、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党支部书记;“1”是每月召开一次会议;“0”是实现党群关系零距离。“圆桌会议就是要为居民解决问题。不管大小事务,只要是居民关心的,都可以在会上商议。”杨草原说。
金牛社区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解决了一批老旧小区微改造、健身器材短缺等事项,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赞誉。“看到社区环境变好了,不文明行为变少了,居民都积极参与社区每周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力量。”杨草原深有感触地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记者走进召陵区翟庄街道燕山路社区,看到志愿者行走在大街小巷为群众提供各种志愿服务,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你看,我新剪的头发是不是很好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广场上,刚体验完义务理发的张翠平一边照着镜子,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燕山路社区内老年人较多,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社区每周六都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义务理发、磨刀、修理小家电等,假期也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社区的舞蹈室、阅览室、儿童乐园、志愿服务点每天向居民免费开放。
孙兴华是燕山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他经常参加燕山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的义务理发等活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每周六早上,他都会拿着一柄发梳、一把剪刀忙个不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日夜值守在防控点,测温、消毒,为群众做好服务;在‘七一’‘十一’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中,志愿者走上街头,讲述红色故事;每逢节假日,在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身边,总有志愿者陪伴的身影……”燕山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莫开建说。
如今,沙澧大地各个社区都闪现着动人画面:从聚民心、暖人心的“510”圆桌会议,到志愿者走进大街小巷;从一堂堂带着“泥土味”的理论宣讲课,到一件件办到百姓“心坎里”的实事、一场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文明实践阵地不断拓展、文明实践载体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力量不断汇聚,“文明”逐步融入城市血脉,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