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2月25日,郾城高中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国家一级作家李春雷受邀参加在此举行的郾城区作家协会“书写新郾城·文学采风”活动,他以“点燃自己 拥抱明天”为主题作报告,为该校师生及我市文学爱好者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
李春雷,河北人,曾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连续三届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摇着轮椅上北大》《县委书记》《幸福是什么》等21部,中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等200余篇,被称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
报告会上,李春雷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告诉青少年要坚持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努力使文学与学习相互促进,实现人生理想;勉励漯河文学爱好者用精品力作记录中国故事,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现场氛围轻松融洽,掌声不断。
“李春雷老师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给我带来了很大启发。”“读过很多李春雷老师的书,能有机会见到他本人,跟他面对面交流,圆了我的一个梦。”……报告会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李春雷与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情缘?
1968年,李春雷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9年,李春雷考入成安一中。有一次,父亲出差时给他买回一本刚刚创刊的《小说月报》,这是他接触的第一本文学刊物。从此他迷上了文学,每天都去县城的图书馆看书。初中毕业时,李春雷已读遍县图书馆的文学书籍。大量阅读的同时,他坚持每天写三四千字的日记,把读书心得和所见所闻记下来,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1985年,李春雷考入邯郸学院。1986年6月,国内权威的文学刊物《散文》发表了他的作品。之后的一年里,他在全国各地发表了数十篇散文。1987年,河北省散文创作研讨会召开,他在会上崭露头角,被誉为河北省新生代散文作家中的佼佼者。之后,河北省作协推荐他转入河北大学作家班上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2005年,李春雷的长篇报告文学《宝山》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12年,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山生》获全国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他的短篇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他本人也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谈及来漯河的感受,李春雷表示,漯河作为许慎故里,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这是我第二次来漯河。”李春雷告诉记者,2021年6月,他第一次来漯河,就感受到了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书香氛围。这次来,是想再跟漯河的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漯河聚集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创作氛围浓厚。”李春雷说,希望大家把文学创作汇入时代发展主流,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