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7日 星期

学习非遗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


小记者学制香。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净旖

“请问郭老师,古香是怎么制作的?”“郭老师,古香有什么用途?”3月5日下午,带着对古香制作技艺一探究竟的想法,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团到市级非遗项目——“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郭艳艳制香工作室,学习底蕴深厚的古香历史文化,了解古香的选料、配料、加工情况,近距离感受古香文化。

走进工作室,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香气淡雅宜人,室内的装饰古色古香。展架上陈列着不同品类的古香制品,引得小记者纷纷停下脚步,凝神观察。

郭艳艳通过实物、图文、视频等形式,向小记者细致地讲解了香料植物从栽培种植到结香制作的全过程。其中,最吸引小记者的是工序繁多的古香制作,包括碾磨、筛滤、捻搓等几十道工序,且每道工序都有严谨的规范和标准。

在郭艳艳的帮助下,小记者从香泥团中取适量香泥放入造型模具内压铸成型,再用模具将成型盘香压入盒子,自然风干。

“一开始,我以为做香非常简单,但做起来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十分用心和细心。”小记者胡嘉宝说,老师把材料一一发下,教他们先在模具上刷一层脱模油,再把磨出来的香料粉混合蜂蜜、纯净水揉成一个小球,均匀地按压在磨具上,把多余的边角料刮掉。把模具倒过来后,放在另一个凹下去的模具上,最后拿一个铁块放在最上面,用力按几下,直到已做好的香掉到最下面的凹槽里,才算大功告成。

小记者家长陈女士说,此次活动让孩子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也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但外在的变化并未改变其精髓。”郭艳艳说,古香制作技艺是一门以香为载体的美学艺术。作为“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她将继续发挥自己优势,讲好漯河故事,传播、弘扬传统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