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净旖
3月4日上午,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团举办了一堂写作训练课,让孩子们以日常生活经历为主要素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小记者在本次写作课上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同学们,春天到了,我们的植物朋友都有哪些?让我们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做朋友好不好?”在课堂上,担任主讲老师的寇金以春天的植物为例,引导小记者仔细观察植物的样子、颜色等,介绍了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讲台上,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台下小记者听得认真仔细,纷纷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老师,我最喜欢春天的迎春花,它的颜色是黄色的,花瓣像风车一样,还有着淡淡的香味。每年春天,河堤上就会盛开成片的迎春花,好看极了。”小记者张嘉桐说,老师讲课生动有趣,给自己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她会认真总结本次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记者胡嘉宝同样收获满满,他表示:“老师鼓励我们大胆想象、引导我们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让我们由春天的花草联想到四季的不同,由迎春花联想到春天接连盛开的各种花……感觉以往学的知识一瞬间就被联系起来了,太有趣了。”
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感觉作文课很枯燥……这是很多中小学生面临的问题。在本次作文培训课中,小记者勇敢上台表达自己对作文的理解,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写作经验,找到了自己写作的优缺点和可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