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到郾城区沙北街道嵩山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本报记者 焦 靖 摄
(上接01版)在产业链末端做好“融”,推动创新型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融合型创新联合体。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广泛开展协同创新,建立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激活“人民科创”技术交易市场,打造全市技术服务类平台经济的标杆。全年计划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2家、省级研发机构5家以上,力争“十四五”末省级研发机构突破5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1家。
贯通产学研用,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全域创新。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帮助一批小微企业从“种子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夯实全区高质量发展根基。全年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家以上,总量接近50家。按照“管委会—重点企业—中原食品实验室”多元联动共建思路,引导各类创新主体主动对接中原食品实验室,鼓励企业聘请实验室科学家担任科研顾问,形成更加紧密的创新成果转化联盟,致力把经开区建成中原食品实验室技术问题的策源地、新技术的实验地、科研成果的转化地。
建立高效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发挥科技政策导向作用和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力争2023年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研发项目达680项,研发投入强度达3.5%。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标准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引导各类科创平台加强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和技术研发需求库,发挥成果转化的杠杆效应,为漯河乃至全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经开区已经吹响创新发展号角。经开区将集全区之力,聚焦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