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5月23日 星期

那些人 那些事


■贾 鹤

2016年12月的某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翻看《漯河日报·晚报版》副刊版面时,看到上面刊登的文章,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自己不试着投稿呢?说干就干。我立即找到版面编辑的电话打了过去。当时,负责晚报副刊的编辑和我聊了几句,让我把文章发到指定邮箱。挂了电话后,我把写过的两篇小文修改了一下,很快就发了过去。

当天下午,我就接到了编辑的电话。她问那篇《老友记》有没有配图的照片,说副刊在做一个老照片的专题,主要是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我想了一下,和发小同框的照片好像就放在家里的相册里。我赶紧回家翻箱倒柜地找,找到后急忙发了过去。得到“能用”的答复后,我长舒了一口气,文章将要发表的喜悦之情慢慢在心底扩散。

第二天,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我的心头盈满了幸福。那时候,报社还给作者寄样报,后来收到样报时,我又幸福了一把。当同事也知道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时,也都为我感到高兴。

《老友记》是我发表在报纸上的第一篇文章。2016年的岁末,世界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从此,我找到了心的方向。如果说以前只是喜欢随时写些文字记录当时的心情和生活点滴,那么此后所写的文字就有了另一种意味——我要重新定义我的生活。

那时的我刚陷入一场生活危机,文字的发表对我来说不亚于一块浮木、一艘诺亚方舟,抓牢它、乘着它,就能让我逃离现实的困境,开拓一种全新的生活。

我的文学之路并不顺利。有时,太急于求成反而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有时,无心于结果反倒有意外收获。文章的一篇篇发表激励我写出了更多的文字,文学路上所遇皆成风景。素材无处不在,却又似乎散乱无章,有时候无意间的有感而发成了洋洋洒洒的文章,有时候将灵感以文字的方式发表让我心中涌起巨大的幸福——我想:这就是文字于我的价值。不管世事如何流转,那些风干的往事和沉睡的感情都可以在文字里复活。

最初,我写的大多是一些生活散文,后来也写游记、读后感,投稿也不再局限于晚报副刊,我开始试着向《漯河日报·水韵沙澧》文艺副刊投稿,并认识了该版面的责任编辑。我曾把一篇通宵熬夜写出来的《我心归处是故乡》发给编辑。过了几天,我再看文稿,觉得字数太多,就把原本5000字的稿件精编了一下准备再发。巧的是,就在我发送的时候,刚好收到她的微信。编辑说那篇稿子字数太多,报纸版面有限,她把文章删减后给我发了过来,并告诉我以后要注意文字简练,投递的稿子要避免有明显的病句等。我深受感动的同时不免心生惭愧,以前总觉得文字见报前还有编辑把关,所以刚一写完就着急投出去,仿佛赶任务一般,重速度却忽视了质量。

后来,我参加过几次报社组织的读书会,许多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的老师的观点至今让我铭记在心。比如谈到阅读的积累,有的老师认为不要觉得每天虚度光阴,其实一天哪怕只学到一个字、一个词,也是一种收获。我深以为然,并在之后的生活和读书中身体力行且时时自省——今天可有读书?可有收获?

写文章至今,我不敢称自己走在文学之路上,生怕冒犯了“文学”二字。我愿称自己是“写字的”,用这样平实的字词包裹胸中那颗热烈的向文之心。一路走来,我也结识了三五志同道合的文友,经常看他们的文章见诸报端对我更是一种无声的激励。心生懈怠时,看着身边这些比自己优秀的人还在努力,我就不由得重新拿起了书本。一位文友曾说过:写文章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好好生活。我觉得好好生活和用心写文章可以互相成就。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永远以文字为桨,保持我手写我心的激情,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