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付臣 郭凯勇
我市地处平原,市域面积相对较小,又是粮食主产区和中国食品名城,耕地保护责任重大,可用土地总量较少。面对做好耕地保护与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责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严守履行耕地保护责任,以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加强保护,走出了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机结合新路子,交出了一张创新又务实的答卷。
坚持节约集约,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秉持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大力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构建食品工业全链条新生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出让模式 提升亩均税收水平
项目建设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秉持“规划为先、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从项目选址、土地供应、规划核实等方面发力,围绕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等制订标准,积极探索推行“标准地”出让政策,深化亩产效益改革,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真正将“要素跟着项目走”要求落到实处,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开工作为配置用地指标的依据,从源头防止形成批而未供土地。双汇(漯河)第三工业园项目通过“标准地”出让模式,从征地报批到开工建设仅用1个月时间,创造了“漯河速度”、“双汇速度”,有效帮助企业发展。政策实施以来,新建工业项目亩均税收大幅提升,平均增幅3倍以上。
整合低效用地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022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创“以地招商”新模式,进一步摸清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底数情况,逐宗建立工作台账并上图入库,深入开展“以地招商”,引导各级重点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土地资源。
针对一些土地利用率不高,甚至存在浪费现象的用地低效企业,督促限期新上项目,实现土地利用“低效变高效”。在政府的推动帮助下,全市先后有亲亲食品、雅客食品等10家企业新上了电商云仓、华夫饼、薯片、蒸蛋糕、卤肉制品等项目,有效盘活土地300多亩,盘活闲置厂房5万多平方米。引导新上企业与现有仍有土地空间的企业合资建厂、合资新上项目或联合改造提升项目,推动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与产业链条发展的双赢。比如通过引进上海玛士撒拉与雅客食品合作,建设特医食品项目,累计盘活闲置厂房1万平方米;为解决河南御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用地需求,通过充分调研,确定整合周边低效闲置土地,并将原规划商住用途的土地通过规划调整为工业用地,拓展200亩土地用以支持企业扩大厂房和研发中心建设。
2022年,全市通过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处置2009年~2018年批而未供土地达到省定目标的114%,全省第二;处置闲置土地达到省定目标的340%,全省第四。核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0余亩,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释放土地新效能。
今年上半年完成处置2009年~2022年批而未供土地已达全年任务总量的54.7%,在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及开发利用监测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中处置率位列全省第一。
强化政策支持 推进多层标房建设
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牵头研究出台《关于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制订资金奖补、用地指标奖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优化存量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各县区(功能区)与国有公司合作,鼓励国有平台公司发行专项债券,围绕自身产业规划、产业布局,采取租售并举方式,依法依规回购破产停产企业闲置土地,建设工业标准化厂房,助力新项目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快速落地,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问题,又盘活了闲置低效用地,一方面壮大国有公司优质资产、实现自身发展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产业生态集聚完善,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
《意见》出台以来,源汇区泰华工业园、示范区双创孵化基地、召陵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等积极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据入驻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园区建设的标准化厂房,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缩短了投资周期,企业可以轻装上阵,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坚持上下联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关注耕地保护工作,持续保持对耕地保护的高压态势,注重突出遏制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确保稳妥有序处置存量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坚持控新治旧,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调度推进 压实责任
及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专项治理行动纳入周交办、月讲评工作机制,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上级有关精神、政策,不断压实各县区和有关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及时掌握各县区新增点位整改、宣传、“田长制”落实等情况,并定期在《漯河日报》上对各县区耕地保护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排序、公布。
上下联动 形成合力
灵活采取问题抄告、限期整改、公开通报、挂牌督办、约谈警示等措施,全面推进整治工作。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派出9个督导组坚持明察暗访、督促推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领导干部及相关业务科室分包县区,深入指导。我市连续18个月实现新增问题清零,历年督察剩余未整改问题全省最少,在全省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专项治理行动第一次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二。
健全机制 常态长效
不断健全约束机制、土地违法行为发现机制、土地违法案件查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问题,制订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的措施,做到耕地保护常态长效。出台了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监管责任机制的实施意见、《漯河市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十条措施》,制订了推进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管理实施方案,联合印发了《漯河市建立田长、河长、林长协同共治机制》等文件,为整治工作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强化宣传 营造氛围
先后组织了集中宣传月、“我为耕地保护代言”、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宣传等专项活动,6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耕地保护中原行”主题宣传活动,在漯河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开设《党政同责话耕保》专栏,举办土地法规政策知识竞赛,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营造了保护耕地、依法依规用地的浓厚氛围。
强化制约 严肃问责
坚持把纪律挺在前,持续传导压力,对履行责任不力、未落实工作要求的县区严肃追责问责,为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纪律保障。
“下一步,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形成上下协同、各方努力、人人尽责、共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局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