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梅
小A是一个瘦瘦高高的女孩,是一个在和谐、优渥、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幸福小孩,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不温不火,保持在中游水平。她性格泼辣,朗读表现力很棒,只是对学习没有太大的耐心和干劲。这一点,从她松垮、随意的书写中就能窥见一斑。我曾多次借助各种契机用语言激励、提醒过她,可是都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六年级下学期开学后,学校把参加市里吟诵比赛的任务交给了六年级组,并由我负责统筹。我第一次接触吟诵,便发动家长群策群力。小A的爸爸主动请缨,写了两个剧本。虽说剧本最终没有被采纳,但他这份主动参与的热忱令我感动。最终,小A在我们的吟诵剧《贞观长歌》中反串主角唐太宗。从写剧本到学习吟唱,再到编排成剧,历时一个多月。最终,我们班的节目获得了一等奖。
吟诵比赛刚结束,“六一”儿童节便临近了,我们班又接受了课本剧表演的任务。因为有了班底,我这次不慌了。小A的爸爸欣然接受了课本剧改编的任务,小A则担任舞蹈课本剧《吹小号的天鹅》的总导演。因为是校内表演,我准备完全相信学生,给予他们宽松的表现空间。于是,我把大权放心地交给小A,告诉她:“你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找我。编排进度跟上即可,其他问题全由你主导。”又经过近一个月的忙乱,小A带领班里的同学独立排演了舞蹈课本剧《吹小号的天鹅》。小A自小就学习舞蹈,她把班里会舞蹈的女生全部动员起来,把小天鹅的舞步搬到了舞台上,融进了课本剧的情节,真是太有创意了!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舞台上,小A一手打造的舞蹈课本剧在全校学生中引起了轰动。
“六一”刚过,毕业典礼在即,学校让我担任总策划。这次,小A主动请缨,说她要联合班里几名同学及其父母同台朗诵,给童年留一份没有遗憾的回忆。我自然赞同并支持。这一次,我是彻底“大撒把”,连内容都没有过问。由小A担任总导演的朗诵节目一审便高质量地通过了。当所有活动尘埃落定,就要毕业考试了。说实话,因为学生经常参加活动,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投入文化课的复习中,我十分担心他们的成绩。可是,小A的成绩在毕业考试中跃居班级前列,而且卷面字迹工整。我欣喜的同时也觉得震撼。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地规劝、期待、紧盯、看管,对他们起不到作用呢?小A主动成长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在这三次活动中,小A在我与其家长联手打造的广阔空间中逐步感受到了自己的能量,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她有了自信和底气,并萌发了挑战更大困难的勇气。从这一角度来说,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小A的故事为我揭开了成长的神秘面纱,让我悟到了一点儿成长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