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3年,郾城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和美乡村”“幸福社区”“创新园区”“模范机关”建设有关要求,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力、重塑力、嵌合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形成了一批立足实际、特点鲜明、操作性强的新举措、好做法。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讲述郾城区各镇(街道)在“五星”支部创建中的工作经验和活动亮点,激励先进,鼓舞士气,推动郾城区奏响“五星”支部创建更强音。
本报讯(记者 周鹤琦)“你看看我们村,要颜值有颜值,要气质有气质,西边的文化广场能健身,东边的河堤能散步看景,不比在城里住着舒坦?”近日,在郾城区孟庙镇西营村,被记者问及当下的生活时,村民应平义说。
近年来,西营村乘着“五星”支部创建的东风,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要求,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并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发展租赁经济。目前,村集体年收入达50多万元。西营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全村河道整修、游园建设等一件件惠民实事迅速落实到位,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西营村仅仅是孟庙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孟庙镇围绕“五星”支部创建,统筹规划颍河、李漯路“一纵一横”空间布局,根据资源禀赋、人文特色、产业基础,沿颍河两岸和李漯路沿线打造“单星”示范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为着力点,引导沿线各村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的乡村加速振兴新路子。
该镇扎实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自主经营模式,实现村集体、农户双增收。以西营村、潘西村、关徐村、坡陈村等为试点,探索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和农户“绑定”,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1500亩,带动农户2000多户,在保障农户获得稳定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通过拓宽就业渠道,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孟庙镇瞄准市场需求,做优做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一村一品”,创造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托西营村岳飞文化,将村集体有产权的商铺,统一进行仿古风格改造,再通过竞争承租方式收取租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资产增值增效。关徐村发挥近郊优势,建设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冷链仓储物流项目,对外租赁,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
依托孟庙镇城市“后花园”优势,打造城市“菜篮子”,将省级扶持资金和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利用起来,协调建设100多亩蔬菜大棚,在关徐村、王店村和潘东村等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业。同时,发展生态餐饮、观光采摘等旅游服务业,带动三产发展,推行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我们将立足优势、创新思路、接续奋斗,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促产业,努力实现全镇村村有产业、村村有集体收入、优势产业遍地开花的目标,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孟庙镇党委书记李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