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多变,有时艳阳高照,有时大雨倾盆,气温忽高忽低。我们要做好“四防”,健康度夏。
防热
热是夏季的特点,尤其是今年各地气温屡创新高,所以我们要注意防热。不要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劳动或进行体育锻炼。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慢性病人群更要注意避免高温出行。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及穿宽松、透气的浅色系衣服等,以避免中暑和发生热射病;慢性病人群要有家人陪伴出行,以防意外发生。
防寒
夏季,人们会经常出入空调房间并通过吃冰淇淋、喝冷饮降温防暑。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会通过排汗来自行散热,此时如果突然进入温差较大场所时,“寒邪”会入侵皮肤侵袭机体,从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房间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以人体不出汗为宜。夏季炎热,人体阳气外浮,身体虚空,此时突然摄入过于寒凉的雪糕、冷饮等,极易引发肠道感染性疾病。
防湿
夏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湿”。湿性黏滞,易困阻脾胃。湿邪入侵会导致头目昏沉、肢体困重、腹胀以及湿疹等。防湿分为防外湿和防内湿两个方面。防外湿:要避免或减少在潮湿的地方居住,房间要经常通风除湿。防内湿: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之品。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易产生湿热,食用生冷的食物易损脾胃阳气而导致寒湿内生。白茯苓、薏苡仁和白扁豆均为药食同源之品,性质平和,均有健脾除湿的功效,可以每天用白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白扁豆15克煎水代茶饮。
防燥
中医认为,暑气属火,五脏中“心”属火,暑气与心气相通,两火相加易心火亢盛而致烦躁、心悸、失眠等。此外,汗为心之液。夏季人体出汗明显增多,易导致心神失养,从而出现乏力气短、心悸怔忡等不适。因此,人们在夏季应避免过度出汗和情绪激动,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西洋参味甘性凉,可以益气清火养阴。建议用西洋参片5克~10克泡水代茶饮。
市骨科医院中医科主任 原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