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的朱丹丹。
■本报记者 尹晓玉
“阅读可以丰盈内心,让人向往光明。对老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朱丹丹说,读书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诗与远方,更让她获得了专业成长——从一名乡村教师成为河南省十大语文课改之星、市优秀教师,并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百余篇。
上小学时,朱丹丹就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那时,在精神生活还比较贫乏的农村很难找到好书。但凡能够找到的带字的书籍、报刊,朱丹丹都会一字不落地读完。
“糊在墙上的报纸、邻家姐姐的书、老师买的杂志……这些文字带着神奇的魔力,牢牢吸引着我的视线,让我欲罢不能。”朱丹丹说,她至今仍然记得,如果能够千方百计得到一本书,无论熬到多晚,就算是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都要看完。朱丹丹阅读的爆发期在大学时期,那几年她泡在图书馆里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
2001年,朱丹丹成为舞阳县保和乡一名乡村语文教师,目前在西湖学校执教。虽然教学工作繁忙,她依然每天坚持阅读。“我每天睡觉前都要读书半小时到一小时。”朱丹丹告诉记者,上班前几年,她每个月都只留基本生活费,几乎把所剩的工资都买成了书。她读了近三十年的《小说月报》获奖作品,摞起来差不多有两三米高;读了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更深入了解了余华、张一弓、铁凝、莎士比亚、茨威格、马尔克斯等中外名家,并阅读了他们的代表作。
2011年5月,在听了优秀教师分享的经验后,她开始进行专业阅读。读了《做最好的班主任》《不跪着教书》《教育是慢的艺术》《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勇气》《自卑与超越》《给教师的建议》等书后,朱丹丹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她开始进行专业写作。十多年间,她有百余篇教育教学类文章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2016年,她注册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发表读书心得、教学感悟、课堂体会等400多篇,拥有粉丝近5000名;2023年,她获得全国青年教师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一路从乡村学校走进市直学校,并受邀去更多的地方给更多的老师分享成长之路。
“一直与我相伴、给予我温暖、让我强大与丰富的,除了朋友和亲人,还有那一本本书籍。我相信,在书籍的陪伴下,我会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朱丹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