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郭爱红,市二院小儿消化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消化、感染学组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分会委员。她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小儿腹痛、呕吐、腹泻、便血、消化不良、牛奶蛋白过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
近日,患儿朵朵出生第53天时因大便带血,其母亲带她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得知,朵朵拉肚子已经30多天,为黄色稀便,每天5次~7次,伴有很多黏液。家长以为孩子大便次数本来就多,未引起重视,时不时大便会出现少量血丝,后来大便带血次数及量越来越多。
经相关检查,朵朵被诊断为“因牛奶蛋白过敏导致消化道出血”。医生随即制订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暂停普通奶粉,经口喂养氨基酸奶粉,暂停所有补品,采用过敏源回避的方法进行过敏的诊断性治疗,两周内拍照记录大便样态。5天后患儿便血、腹泻、黏液便明显好转。目前,患儿过敏症状不再出现,实现了脱敏。
近年来,因食物过敏导致腹泻、便血、呕吐、湿疹反复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患者越来越多。因为患者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又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导致医生难以通过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准确判断,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据市二院小儿消化内科主任郭爱红介绍:我国婴幼儿食物过敏患病率高达11.1%,在20年间上升约3.2倍。而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牛奶蛋白过敏症状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果婴幼儿出现湿疹、荨麻疹、红斑,慢性腹泻、多次呕吐、黏液便、血便及过敏性咳嗽或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久治不愈,一方面是因为没有选对专业医疗机构,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不够重视。那么,对于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应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呢?要通过食用氨基酸配方奶粉来彻底回避过敏源,尽早缓解过敏症状。宝宝的免疫细胞存在6个月的“记忆”(高致敏期),再次接触到过敏源会激活“记忆”,过敏症状会反复出现,所以要彻底回避6个月以上。郭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