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晨阳
9月28日,在漯河五中校园内,学生们有序地接受近视筛查。“对孩子们进行近视筛查很有必要,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视力健康状况。”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
今年,市卫健委收到民进漯河市支部提交的《关于加强医校协作,多方位防治小学生近视的提案》后,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近年来,市卫健委每年组织专业人员对市属学校学生进行全覆盖监测,联合市教育局制订学生健康检查工作方案,明确公办医疗机构入校开展健康体检,并将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纳入中小学生体检项目。”据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卫健委每年都会联合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相关培训,要求体检机构抽调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视力筛查。同时,充分利用疾控机构专业技术力量成立科普小组,开展健康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市卫健委结合我市承担的省级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工作实际,每年均安排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通过电脑验光加远视力检查的方式,对全市中小学生近视情况进行抽样监测。同时,开展教学环境监督检测,采取“双随机”方式对部分学校的课桌椅、黑板等进行现场检测并及时公布结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也是近年来政协委员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10月8日,在郾城区龙城镇卫生院儿科,不少患者正在排队就诊。“儿科是卫生院的特色科室,很多家长慕名而来。”龙城镇卫生院院长葛双云告诉记者。
今年,市卫健委在接到市政协委员丁大勇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后,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市卫健委通过“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累计引进、培养、培训各类基层卫生人才2000余人,实施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等额对调”式支援帮扶,实现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全覆盖。针对基础设施欠缺的问题,市卫健委采取了多种举措,不断完善乡村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均设置一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每个行政村均设置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并给予村卫生室基本运行补助。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我市开展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创建工作,明确了创建措施和标准。
2022年,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市卫健委在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基础上,打造一批“管理好、业务好、服务好、环境好、文化好、信誉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我们将持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高质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县区、各基层医疗机构要扩大签约服务供给范围,丰富签约服务内容,优化签约服务方式,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突出重点人群,加强重大慢病健康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市卫健委基层卫生科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