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佩戴着各种饰品,成了公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本报记者 尹晓玉
图/本报记者 王嘉明
近年来,汉服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如今,在我市的大街小巷、景区、校园、博物馆等地总能看到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手艺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已成为当代青年彰显文化自信最鲜明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催热国风文旅
国庆假期,我市多个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汉服文化活动。漯湾古镇、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神州鸟园等景区内,身着汉服的游客比比皆是,三步一“贵妃”,五步一“公主”,有的手执团扇、环佩叮当;有的俊美儒雅、端庄大气,把汉服古典、飘逸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助力景区频频出圈。
今年以来,沉浸式文旅产品越来越受游客喜爱,我市多个景区新建了汉服游园。每逢佳节,部分景区就会推出“对身穿汉服的游客免门票”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身着汉服的游客;借助节日,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神州鸟园、许慎文化园等景区经常开展汉服巡游、汉服走秀等活动。
除了将汉服文化融入各大景区,我市还倾力打造体验场景。在沙澧河风景区红枫广场东侧的水杉林中,古色古香的三间小屋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新建的汉服游园可进行汉服展示、汉服体验,并有汉服销售。自今年9月运营以来,这里成了汉服爱好者体验和交流的场所。依托“秋韵沙澧 今朝漯河”秋灯会,这里举办了多场汉服走秀等活动,让我市的国风文旅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弘扬传统文化
为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少家长选择从孩子感兴趣的汉服入手。今年8岁的小女孩詹云翔是一名小汉服迷。“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姐姐穿汉服,感觉特别漂亮。”詹云翔说,后来妈妈给她买了一套唐制汉服,她睡觉都要穿着。上小学后,她经常和同学相约一起穿汉服到景区拍照。
池岚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资深的汉服爱好者、汉服文化传播者。2013年,她和一群喜欢汉服的朋友组建了“漯河汉服同袍群”。大家经常相约一起穿汉服逛街,有时候穿着汉服去喝咖啡、玩桌游,也会穿着汉服吃火锅、烧烤。池岚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传统文化传播的队伍。
融入日常生活
如今,穿汉服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文化态度,逐渐融入日常生活。
今年21岁的橙子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也是该校汉服社团的负责人之一。“2018年,我在抖音上看到西塘汉服文化周的视频后,开始爱上了汉服。起初是单纯觉得好看,最后彻底迷上了汉服文化。”橙子这样形容自己“入圈”的心路历程。后来,她发现有很多喜欢汉服的同学,大家就在学校成立了汉服社团。目前,该社团成员有近40人。大家经常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聚在一起穿上汉服、做好造型上街展示汉服并拍照留念,或者组团去参加校外的汉服活动。
“我特别喜欢唐制汉服。每一个爱好者其实都是推广者。除了在相关活动和传统节日穿传统汉服外,我平常也会穿一些改良汉服出门。”橙子说。
“我把汉服当成一件普通的衣服穿,普通到可以穿着它工作、逛街。汉服承载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池岚说,“我能明显地感觉到汉服的热度在逐年提升。大街上、公园、校园随处可见穿汉服的人。穿汉服出行已经成了一种新时尚。”
穿出文化自信
近年来,汉服逐渐由小众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了解并认同汉服这一传统文化。年轻人开始选择穿这种传统服饰并以此为美。除了汉服本身的古风古韵极具美感,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让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热爱。
“穿上汉服、做好造型时,感觉自己有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所赋予的深刻内涵,满满的自豪感!”汉服爱好者胡翌帆告诉记者,汉服的意义已经超越服饰本身。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穿汉服,不仅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汉服文化的普及推广不仅吸引了更多人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进一步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